13 7月, 2014

尋找迷失的方向-Robert Morris




藝術家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 



  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 ) 1931年生於美國堪薩斯城,是一位雕塑、裝置藝術家。作品時常運用空間的變化來強調藝術的可能性,並且激活觀眾帶有表現意味和自我反省意味的感知模式。




   


  如早期作品-身體空間運動那些事兒(Bodyspacemotionthings),在這個行為藝術展裡,參與者應邀對付蹺蹺板、繃緊的繩索以及其他障礙項目,雖然導致一周多時間裡就有23人需要急救,但能與人產生互動及共鳴的作品經過40年再度展出,依舊大受歡迎。






  此外,在2012年時,羅伯特•莫里斯也曾在柏林Sprueth Magers畫廊展出一系列與空間相關作品,他強調了將對藝術的體驗看作是一個過程,以及利用雕塑作品來創造充滿變化、移位以及迷惑的狀態,從而為觀眾提供意想不到並且不斷進化的感知的可能性。




  而最近,羅伯特•莫里斯又將讓群眾有新的體驗……

  你所看過的迷宮是否都是高牆築起?往前望向的是一條岔路,不曉得該選擇哪個方向,不知道出口究竟在哪裡,只能不停的走……,但當潔淨透明的玻璃迷宮呈現在眼前時,卻又是一項新的挑戰。

  藝術家羅伯特•莫里斯設計了玻璃雕刻作品玻璃迷宮(Glass Labyrinth),它代表著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25周年的紀念作品,邊長為62英尺的等邊三角形,高度為7英尺,重達近100萬英鎊。

  看似簡單的三角形結構,其實是需要一群龐大的團隊合作才能達到所有的巧思實現。






  玻璃迷宮的出口與入口都僅有一個,從入口進入後,透過玻璃可以看到環繞於迷宮四周的綠樹草叢就是一幅360度的環景,讓人摸不清方向,在不停的前進及轉彎下,將被這場景及等邊三角形給迷惑。

  由上方俯視玻璃迷宮,可以清楚看見路線,但當陽光照射下來時,每片玻璃隨著光的角度投射出光影,形成萬花筒的交疊效果,且隨著時間的變化,影子隨之改變方向,摸清楚方向的同時,卻有同時可能迷失方向。






  不論是在迷宮內或迷宮外的群眾,彼此都產生了一種互動,透明的玻璃讓外頭的群眾也能欣賞此裝置迷惑迷宮內群眾的魅力,Robert Morris 預計將此裝置藝術擺設6個月,讓更多的民眾可以到此感受玻璃迷宮的魅力。

  博物館也表示:「玻璃迷宮向世人敘說著現代建築和設計的語言——流線型,動感,透明和優雅。」

  透明的玻璃不僅能運用在杯子、窗戶,甚至可以製作成一個迷宮,藝術家Robert Morris讓我們了解到裝置藝術的可能性及互動性。
  透明的迷宮反而更難走出去,看得越清,可能也越迷網。





玻璃博物館-黃金隧道


  若無法前往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體驗玻璃迷宮,也別忘了在台灣彰化鹿港的玻璃博物館,亦有利用玻璃打造的黃金隧道,運用玻璃及LED燈照射再搭配音效,呈現出懸空的視覺感受,讓人在前進時無時不刻摸著玻璃,以免迷失方向,彷彿進入一個虛幻的秘境。





參考資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8199546.htm
http://flipermag.com/2014/06/05/maze/
http://www.walkarc.com/creative/bo-li-mi-gong.html
http://www.architbang.com/project/view/p/579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