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7月, 2014

MOVING NOTICE



象徵過程,象徵成長
是宇宙淺藏的循環週期


迎向七
代表對未知
代表樸益


炎夏七月
樸益國際擇於十一期極具潛力重劃區擴展規模
新環境  新未來
擴大合作模式 奔馳創新
開拓藝術領域無限延伸可能





28 7月, 2014

另一個視角---變體藝術(Anamorphoses)



  變體藝術一詞聽來深奧難懂,但其實它在生活中無所不在。
  還記得國高中時地理課本常常出現的世界地圖嗎?利用投影的方式將三維球體轉換成二為平面圖,其實這就是變體藝術。

  變體藝術又稱變形藝術,細分為兩種,一是從視覺上的不同角度(Perspective),另一種則是從反射鏡像(Mirror)來表現,原理都是以點面與光的關係衍伸出的手法。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如何大玩變體藝術吧……




換個角度看世界--- Perspective





  法國街頭塗鴉藝術家ELLA&PITR,在某次創作時,將塗鴉帶入了室內空間,而這些塗鴉其實隱藏了一些秘密,只有在一個特定視角,才能真正看到創作者的真實意圖。






  大家發現了嗎?原來這美麗又浪漫的灑花場景,是藉由一層又一層的樓梯繪製而成,從其他角度可以看見零散的色塊,若想欣賞完整的一幅畫,不妨抬起你的腳,換個角度看看吧!





  從這張繪製過程的紀錄照片也可以得知變體藝術的前置作業其實就是先用膠帶在牆面上貼出作品範圍,但其實要對得精準可真不容易!





  由高空俯視,這是一幅由 繪製於廣場的巨大作品,一個擁有翅膀的男子試圖抓住那飛走的蛙鏡,若從平地看,可能會覺得很普通,但從高空就可以感受到一種震撼!





  此外,變體藝術也能應用在生活當中,透過行車時的特定視角,在斑馬線前可以清楚看到可愛的史努比人物正在行走,藉此可以讓駕駛降低行車速度,也能欣賞到一件有趣的作品。



反射的魔力--- Mirror




  當大家第一眼看到這幅畫時,一定看不出來這張圖到底想表現什麼,像是照這超音波時的照片,甚至會認為這是一張抽象畫,但透過圓柱狀的鏡面重新欣賞這幅畫時,就會突然恍然大悟,原來畫中還有玄機!





  印度藝術家-維爾迪在此系列作品中,巧妙運用鏡像的技巧,讓鏡子與畫做結合,像是歐巴馬及德蘭修女的畫像等等。
他曾說:“畫了這麼多年,到了我這個年紀,影像的變形投影效果已經可以直接出現在我的腦海裡了,我需要做的只是把它們畫到畫布上而已,一切就是這麼自然。”





  另外,不曉得大家是否有注意到,在台南海安路上和台鐵沙崙站都有一些有趣的作品,這些都是台南預留給藝術家玩耍的公共藝術空間,透過變體藝術,讓乏味的生活增添許多樂趣。



  若大家也想體驗看看變體藝術,在此介紹給大家一個網站,內有詳細介紹如何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工具產生Mirror的效果。
  網址:http://pansci.tw/archives/48259






參考資料
http://news.eastday.com/w/20110911/u1a6099409.html
http://www.yufulin.net/2010/05/3danamorphosis.html
http://www.mydesy.com/ella-pitr
http://share.youthwant.com.tw/DH2001128.html

13 7月, 2014

尋找迷失的方向-Robert Morris




藝術家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 



  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 ) 1931年生於美國堪薩斯城,是一位雕塑、裝置藝術家。作品時常運用空間的變化來強調藝術的可能性,並且激活觀眾帶有表現意味和自我反省意味的感知模式。




   


  如早期作品-身體空間運動那些事兒(Bodyspacemotionthings),在這個行為藝術展裡,參與者應邀對付蹺蹺板、繃緊的繩索以及其他障礙項目,雖然導致一周多時間裡就有23人需要急救,但能與人產生互動及共鳴的作品經過40年再度展出,依舊大受歡迎。






  此外,在2012年時,羅伯特•莫里斯也曾在柏林Sprueth Magers畫廊展出一系列與空間相關作品,他強調了將對藝術的體驗看作是一個過程,以及利用雕塑作品來創造充滿變化、移位以及迷惑的狀態,從而為觀眾提供意想不到並且不斷進化的感知的可能性。




  而最近,羅伯特•莫里斯又將讓群眾有新的體驗……

  你所看過的迷宮是否都是高牆築起?往前望向的是一條岔路,不曉得該選擇哪個方向,不知道出口究竟在哪裡,只能不停的走……,但當潔淨透明的玻璃迷宮呈現在眼前時,卻又是一項新的挑戰。

  藝術家羅伯特•莫里斯設計了玻璃雕刻作品玻璃迷宮(Glass Labyrinth),它代表著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25周年的紀念作品,邊長為62英尺的等邊三角形,高度為7英尺,重達近100萬英鎊。

  看似簡單的三角形結構,其實是需要一群龐大的團隊合作才能達到所有的巧思實現。






  玻璃迷宮的出口與入口都僅有一個,從入口進入後,透過玻璃可以看到環繞於迷宮四周的綠樹草叢就是一幅360度的環景,讓人摸不清方向,在不停的前進及轉彎下,將被這場景及等邊三角形給迷惑。

  由上方俯視玻璃迷宮,可以清楚看見路線,但當陽光照射下來時,每片玻璃隨著光的角度投射出光影,形成萬花筒的交疊效果,且隨著時間的變化,影子隨之改變方向,摸清楚方向的同時,卻有同時可能迷失方向。






  不論是在迷宮內或迷宮外的群眾,彼此都產生了一種互動,透明的玻璃讓外頭的群眾也能欣賞此裝置迷惑迷宮內群眾的魅力,Robert Morris 預計將此裝置藝術擺設6個月,讓更多的民眾可以到此感受玻璃迷宮的魅力。

  博物館也表示:「玻璃迷宮向世人敘說著現代建築和設計的語言——流線型,動感,透明和優雅。」

  透明的玻璃不僅能運用在杯子、窗戶,甚至可以製作成一個迷宮,藝術家Robert Morris讓我們了解到裝置藝術的可能性及互動性。
  透明的迷宮反而更難走出去,看得越清,可能也越迷網。





玻璃博物館-黃金隧道


  若無法前往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體驗玻璃迷宮,也別忘了在台灣彰化鹿港的玻璃博物館,亦有利用玻璃打造的黃金隧道,運用玻璃及LED燈照射再搭配音效,呈現出懸空的視覺感受,讓人在前進時無時不刻摸著玻璃,以免迷失方向,彷彿進入一個虛幻的秘境。





參考資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8199546.htm
http://flipermag.com/2014/06/05/maze/
http://www.walkarc.com/creative/bo-li-mi-gong.html
http://www.architbang.com/project/view/p/5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