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8月, 2014

傷痕累累的大自然I



  曾經綠草如茵的地球,在經歷幾萬年的演變後,綠地已寥寥無幾,四處林立著一棟又一棟的高樓大廈,我們滿足需求、享受生活,卻一直逃避自然環境已受到嚴重的威脅,傷痕累累,氣溫年年上升,許多動物失去棲息環境而滅絕,我們正一步一步將地球推入無法挽回的深淵。





  台灣藝術家黃瑞芳採取行動藝術,透過強烈的視覺感受將想傳達的理念注入觀眾腦海。如作品-活體生態珊瑚系統中,大水缸就像是地球,因為資源一點一滴的消耗,珊瑚實體逐漸吸取不到養分,最終邁向死亡。

  映照了我們浪費資源的同時,溫室效應伴隨而來,環境破壞、珊瑚白化,我們莫莫忽視,生活一如往常進行,殊不知怒氣持續上升的海水,無聲無息的吞沒了一棟棟房子,最終連101、杜拜塔也難逃魔爪,最終跪膝水中的正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人類,這一切彷彿在諷刺著地球的未來。




  黃瑞芳亦透過現今正流行的街頭游擊,以未經允許的方式出現於公共場域,如同街頭藝人散法感染力,或許做法前衛,但能吸引更多民眾的目光。如圖中正吊的北極熊與企鵝,透過強烈的手法暗諷,動物不知道究竟是誰害牠們失去同伴、無家可歸,但牠們知道自己的家、自己的生命正受到威脅。




  黃瑞芳曾說:「我們活在自圓其說的時代,50年後回頭看現在的人類,會發現我們是多麼愚昧,每天都在殺害北極熊與吐瓦魯的海龜,都只是想到自己!」

  不論古今現代,我們都為了自身利益而做了很多傷害大自然的行為,透過藝術,動植物們表達出自己的心聲!因此別再短視眼前美好的明天,是時候正視周遭的環境,療癒傷痕累累的大自然,找回最純真的生態,跟著企鵝COUNT ME IN,算我一份,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包括你自己。





參考資料
http://artjinwin.blogspot.tw/2010/07/blog-post.html
http://lowestc.blogspot.tw/2012/12/blog-post_5.html


18 8月, 2014

Ronny Engelmann:「我是誰?」





攝影師Ronny Engelmann(羅尼)將超現實的思維融入於自己的攝影作品



  人的眼光就像波動一般,無聲無息卻又能產生影響力。干擾波就像是被投射了懷疑的目光,令人不禁對自我產生疑惑之茫茫然;輻射波就像是一道道銳利又懷有敵意的瞪視,令人不寒而慄無所適從……
  暴露在社會種種檢視的視線下,還能擁有自我,做自己嗎?

  24歲的攝影師Ronny Engelmann(羅尼)來自德國,在2012年發現對攝影的熱情,並且羅尼堅持自己的攝影不該侷限任何流派,世界上有太多事物,而我們應該要看到不同的ㄧ面,他擅用各種不同的拍攝手法,創作雕塑每張照片的腳色,透過作品反映自己內心的想法。

進入羅尼的世界,欣賞令人深思的超現實的圖片,讓你告別被侷限的自己。





  從小我們對於世界的感受都是從眼睛開始,第一眼的感覺常對在內心留下深刻的評斷,我們的對外如此,他人對我們亦是如此。也因此我們容易受到外表所蒙蔽,一昧的接受相信外在環境呈現的景像,失去了思考判斷的能力。





  我們總是悄悄的觀察周遭,擔心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害怕自己如果與別人不一樣變會產生隔閡,但卻沒意識到自己已經逐漸被限制住,在那一成不變的方框框舒適圈內,漸漸遺忘自己到底是誰……





  漸漸的,我們被社會綁架洗腦,現實讓我們成為一個不敢出聲,不敢將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訴說出來,強迫壓抑內心的封閉,只為了符合他人心目中的標準,遺失了自在與快樂。





  讓我們閉上眼睛,閉眼可以讓人靜下心沉思,其實每個人都擁有自己與他人不同的特質,也擁有不同的思維邏輯,因為害怕他人的目光而埋沒自己的能力。





  大膽假設,若我們今天無法透過視覺來面對這個世界,就不必在意他人的目光,能夠將自己與眾不同的能力展現出來,對於社會的印象也將改觀,如同盲人用手去感受世界,讓手成為自己的眼睛,不再錯過許多美好的事物。





  從羅尼的攝影中,你是否接收到他想傳達的訊息?用自己獨特的視野向內探索心靈,向外探索世界,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要當別人眼中的誰,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用堅韌的心開拓自己選擇的路吧!



- 附上藝術家的粉絲專業連結Ronny Engelmann -  photography -





參考資料
http://www.photoone.org/editors-award-honorable/editor-award-honorable-02-march-2013-2120.html/attachment/20-03-2013-photo-by-ronny-engelmann
http://share.youthwant.com.tw/DH2014178.html
http://opus.arting365.com/picture_photo/2014-03-31/1396234920d278100.html



06 8月, 2014

你好,葉片



  被風吹落後的葉片,你會拿來做什麼呢?欣賞散落滿地的惆悵,又或者是拿來曬乾做書籤,但通常會被清潔人員手中的掃把送入垃圾堆……
  別小看不起眼的葉片,葉片也能變成畫布,也能變成傳達意念的媒材,來看看藝術家們是如何與葉片交流吧!



葉片,刺繡

 



  藝術家Hillary Fayl曾於大學時修習過刺繡,因此嘗試使用再生能源及環保材料來進行藝術創作,而葉片就是她所選擇使用的素材。
  葉片本身其實很脆弱,因此會先將葉片添加天然防腐劑做處理,使刺繡過程時不傷害葉片外觀,希拉里為每個葉片搭配不同色彩的線,透過精巧的手工繡上細膩的圖案。




葉片,雕刻



  除了刺繡之外,希拉里亦將葉片進行雕刻,此手法又更勝於紙雕,因為每個葉片都擁有不同葉脈,在刀工部分必須更加注意,才能雕出不同意境的圖案。如左方的鹿兒,右方的鳥兒,當這些在大自然生存的動物在葉片中呈現時,更是象徵一種生命的延續。



葉片,故事


 

  如何在一幅畫中訴說一個故事?馬來西亞藝術家Tang Chiew Ling將葉片帶入畫中,此手法又稱為"Object Art"。 如上圖,由樹上的掉落的葉片反而象徵的土地孕育新生命,不論是樹又或者是一群追風箏的孩子,帶來的意境非常深遠,有種舊的不去新不來,乘載希望繼續走下去的感覺。



葉片,時尚


 
  相信大家都看過時裝雜誌,上頭的模特兒秀出一套套美麗動人的服裝,而藝術家唐突破傳統,利用手繪的人像加上不同大小、色彩的葉片,讓大家彷彿欣賞到一場服裝秀!如已乾枯的葉片也能變成一件咖啡色極富古典氣質的禮服,翠綠的葉子一片一片組成擁有飄逸裙襬的露背禮服,甚至連細微的身形曲線都搭配到恰當好處,煥發出動人的時尚魅力。



葉片,意念

  在這幾類型的葉片藝術中,又屬意念這塊最能引起社會共鳴,此系列作品一樣是由藝術家唐所構思完成,她想傳達「一次又一次的戰爭,帶來的是環境的破壞,以及人類帶面臨飢餓與恐懼」。





  步槍奪走的不僅僅是人類性命,也奪走地球上的綠色資源,而圖中左方透過黑色表現得更貼切,戰爭就像把人類的心渲染成黑色,無止盡的破壞……





  唐同時也運用一些小點心融入畫中,如此圖的糖果訴說戰爭同時也奪走糧食,奪走生活中那繽紛色彩的點點滴滴,若不想看到這一切,就請停止戰爭吧!



葉片,景色


  
  英國藝術家Andy Goldsworthy反對局限風景畫的方形畫框,或公園內、政府機關前裝飾用的戶外雕塑與壁畫,他致力於以自然為工具、材料、主題,用作品表現工業進步中被破壞的自然環境及因果報應,最厲害之處在於安迪從不在作品中運用非自然素材,冰要連接時就用水等待時間冷卻,隨時針對當地情況採取應對。



  除了葉片之外,安迪也運用各式元素創作,如:花、冰、葉、松果、雪、時頭、樹枝、刺等等,通常安迪會拍攝照片或影片做為紀錄,向人們展示自然的偉大力量和人類存在的短暫與渺小。






  另外,上文中曾提及兩種不同的藝術名詞,究竟他們的差別在哪邊呢?


  首先是唐(Tang Chiew Ling)運用的手法-Object Art(物件藝術),將一些物件融入畫中做結合,而元素不侷限種類,像是文中提及的樹葉,甚至棉花、螺絲等等都可以變成一件創作。



  第二種則是安迪(Andy Goldsworthy)運用的Land Art(大地/地景藝術),強調藝術與大自然做結合,在不失大自然原面貌的前提下,賦予環境令一種呈現方式,讓人從中獲得不同感受。


  大家不妨起身從生活中最隨手可得的葉片著手,來嘗試看看手工藝吧!





參考資料
http://www.ku-d.com/2013/12/44381.html
http://flipermag.com/2013/10/11/tang-chiew-ling/
http://wp.kaiak.tw/life-of-simple-and-fun-tang-chiew-ling/
https://labsunion.com/posts/%E8%B7%AF%E9%82%8A%E7%9A%84%E8%91%89%E5%AD%90%E7%AB%9F%E4%B9%9F%E8%83%BD%E8%AE%8A%E8%97%9D%E8%A1%93%E5%93%81%EF%BC%81%EF%BC%9F%E7%B5%90%E5%90%88%E8%A3%81%E7%B8%AB%E8%88%87%E9%9B%95%E5%88%BB%E7%9A%84%E7%B2%BE%E7%B4%B0%E8%97%9D%E8%A1%93%EF%BD%9E
http://site.douban.com/194149/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