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9月, 2013

高雄 首辦藝術博覽會

高雄將首次舉辦藝術博覽會。第一屆「高雄藝術博覽會」將於9月14日至16日,分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高雄翰品酒店舉行,共計有60家國內外畫廊參與,展出300位藝術家、1500件藝術作品。


     除了台北,近來台中、台南等城市也陸續舉辦藝術博覽會,匯聚當地收藏實力,也推介藝術品予社會大眾。高雄今年首次舉辦,由高雄現代畫學會與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共同主辦,委由畫廊協會前理事長張學孔擔任籌畫與執行。張學孔表示,高雄藝博會規模僅次於台北,預估吸引超過8000參觀人次。


     除了駁二藝術特區倉庫為這次博覽會展場,另也因應年輕畫廊的需求,結合飯店型藝術博覽會的形式,假高雄翰品酒店7、8樓共48個房間展出。兩個展區規劃有「當代藝術」、「年度主題策展」、「新銳特展」及「現當代藝術」等4大主題。


     展品涵蓋現當代藝術為主,其中亮點如已故華人藝術家趙無極1960年創作的《09.02.60》,估價上看新台幣1億元。







時間:9/14-16

地點:駁二藝術特區(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1號)

翰品酒店7-8樓(高雄市鹽埕區大仁路43號)

30 8月, 2013

透過「藝術」與自己對話





從藝術啟蒙

 

還記得以前最期待上美術課了!用紙黏土捏小動物、做卡片送媽媽、畫水彩、塗蠟筆……,只是很單純地把周遭事物的觀察、好奇心放進藝術,任何藝術創作都能吸引著我的目光,所以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說,藝術便是紀載了眼中全部的世界。

 

長大後開始接觸畫作、音樂、電影,漸漸從直觀地感受藝術美,到深入探討背後意義、創作背景、市場等等,欣賞藝術不再單一,也潛移默化地結合生活經驗,用自己的語彙去解讀我所知道的藝術。
 
 
 
梵谷《星空》
 
 
 
 
 
 
到藝術面面觀
 
以荷蘭畫家梵谷來說,獨特的漩渦畫風和大膽的用色,讓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持續地捲起一陣又一陣的藝術熱,就連悲慘人生也被廣受討論。不過有趣的是,同一幅《星空》在不同人眼裡看到的是不同面向,有人喜歡漩渦裡的神祕感、有人被鮮豔的色彩所衝擊;除了直接感受畫作,在不同行業也對《星空》有不同的詮釋:音樂《Starry Starry Night》唱出夜晚的清幽;電影《梵谷傳》演出梵谷創作的孤獨。十個人可以演繹出二十種版本,正是藝術奇妙之處,藝術豐富了人的心靈,人們為藝術品增添了價值。
 
我們常是套入自己的心路歷程去看藝術品,以藝術家的創作概念為基底,投射私人情感,發展獨一無二的版本,在藝術中理出頭緒或尋得慰藉。
 
 
 
 
我所知道的「藝術」
 
人們總是覺得「藝術」的意義很偉大、高不可攀,從藝術品表面肌理透徹歷史的長河,看出一個時代流變,例如歐洲十八世紀浪漫唯美的的洛可可畫風,預言貴族必將邁向衰敗;普普藝術暗示著美國大眾文化當道的時代來臨等等。但若以狹義的角度探討,每一件藝術作品不正是畫家反覆咀嚼了大環境與自身經歷,成就的一種很個人的創作?
 
在我認為,那些高掛在美術館裡的名畫其實並非遙不可及,如同在夜空中閃爍的繁星,看似遙遠,但只要抬頭望,不管是誰、在哪,它們永遠耐心地傾聽人們內心的聲音,給予回饋。給自己與「藝術」一個私密的空間吧!從小時候隨處可及的塗鴉到長大後欣賞的藝術品,在這一來一往間自我檢視,漸漸整理出了屬於自己的成長脈絡,我想這正是藝術對我的意義吧!
 
 
 
 
 
 
 

 







23 8月, 2013

當閃熠熠的馬車從天而降






第一聲驚嘆


初次看到這輛氣宇非凡的馬車站在眼前,是那麼危險而迷人,組合式的肢體,像浴火鳳凰般,解構後重生。當時渺小的我,像個趕不上列車的孩子,內心的震撼久久不能自己,只能呆滯著看馬車蓄勢待發,準備奔向未知的天際。








菲德羅篇:靈魂不朽說

 
自研究馬的骨骼到探討希臘神話,藝術家席時斌在神學中製造美學,神的坐騎便從書中,帶著鋒芒而來。

 
「靈魂是由兩匹長著翅膀的馬所拉動的馬車,神的馬車由兩匹良馬駕駛,宙斯帶領眾神乘坐著馬車直上天穹;而人的馬車卻是由一匹良馬和一匹劣馬牽引,他們的飛行忽高忽低,終究因為馬的羽翼受損而墜落地面。」
                                                                  ─柏拉圖《菲德羅篇》

 
「人」是不近完美的動物,貪婪、慾望、懶惰、自私……,許許多多的劣根性就像匹劣馬,牽制著我們的靈魂。但也因為這些不完美,驅使人們不斷嘗試,追求遙不可及的完美。

 


天國來的使者


我們深受美麗天堂吸引,是因為我們不會飛,人往往將自身達不到的渴望寄託於天神,神的神話其實正是人類缺陷的投射。


精緻而豎起的鬃毛,反射著光線,隱隱約約地,聽見了神駕著馬車闖入人間的吆喝,奔騰的牠,是那麼不可一世、那麼驕傲。


當熠光閃閃的馬車從天而降,非凡的氣魄震懾了人們的雙眼與思想,帶來的從不只是绚麗的外表,還勾起了對未知的好奇心;當熠光閃閃的馬車飛向天際,理想稍縱即逝,也帶走了我們無限的嚮往。

15 8月, 2013

凝結鬼魅瞬間


 
 

雙眸裡的秘密
 
在這驚悚的作品中,傷害印記佈滿畫面,從背景、道具到小女孩身上,全都不合邏輯的安靜、詭異地存在著,像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又像是風雨過後的殘景。我們試圖在小女孩眼中找故事,但她卻只是巴著複雜的雙眸,靜靜的凝望。
 
 
對比的血紅,加上驚世駭俗的題材,營造出詭譎氛圍,藝術家試圖挑戰觀者的感官視覺。到底是小女孩的行為裝扮可怕?還是透露出來的無辜模樣可怕?
 
 
中國藝術家張鵬,用影像凝結了傷害的那一刻,在靜謐的空間裡,沒有轟烈爭吵、沒有哭啼喧鬧。然而在小女孩雙眼裡的寧靜,彷彿超越了案發現場的難堪。那些令人不捨的早熟,以及搶眼的裝扮,一次次衝擊著我們的內心。
 
 
 





那些青春傷害


如果說一個人的觀念養成是從小的環境使然,那麼遭受了童年陰霾,肯定會影響人一輩子。或許只是顆毫不起眼種子,卻是根生蒂固的存在。

 

在電影「蝴蝶效應」中,男主角伊凡靠著特異功能,極力想挽回同伴們的童年創傷,但牽一髮動全身的命運牽連,不管哪個結局都無法顧全大局。人生的走向就是一場蝴蝶效應,但不同的是,誰都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青春傷害可能永遠,伴隨左右。
 
 



 

引用圖片:



12 8月, 2013

缺陷 美





藝文回顧


大家還記得在七月的時候,提到了關於審美標準的文章「時代會過去,美會留下!」嗎?在不同時代,對美有不同的標準,例如環肥與燕瘦。


這些大家公認的標準,往往是出自某個具影響力的指標所致,就像楊貴妃是唐朝美女的代表,一舉一動都是眾人焦點。從某些角度來說,這的確是反應了一個時代的風氣與背景。

 

 

 
 

 

大審美下的反思


但也正因為大眾審美觀牽制著我們的思想,所以我們常常會因為潮流的走向,倍感壓力,深怕自己與別人眼中的「美」脫軌,結果出現一個又一個「完美」的複製品,失了美的味道。

 

西班牙的藝術家Guim Tió,詼諧地顛覆了一般人所認知的美,藉由古怪的塗抹,諷刺主流媒體所主導的審美觀。那些讓女孩們汲汲營營追求的雜誌Model、影視明星,真的是完美無缺的嗎?而那非主流的美,就真的不值得欣賞嗎?

 

主流的美無法主宰一切,小眾的美也不該被否定。跟著主流的審美觀走,說不定能讓人安全的隱身在人群中,甚至獲得掌聲,但卻間接抹殺了自我思考的能力,與獨特性。

 

  

 
 
 

美麗包裝裡的空虛


現代人忙著用整形、化妝、穿著打扮等,來填補自己表象的不足,相反地,底層的不足,卻越來越空虛。原本該是為自己內涵加分的點妝,成了捍衛內心脆弱的武裝,最後連自己也不愛自己。


藝術家Guim Tió用空洞的眼神,敘述現代人的心靈世界。就像尼采說的:「當外在的世界越變愈強大,人的自覺就愈來愈渺小」,科技是進步了,但內心的不安與恐懼,往往將伴隨而來。於是我們要捨棄的,不該是那些主流之外的觀點,而是找到自己的定位美,不被媒體任意左右。

 

 

相關連結:

圖片引用


時代會過去,美會留下!


 

10 8月, 2013

薄霧底下,遇見「桃花源」


【話一幅畫】

 

想念不如懷念?


想起科技不發達的農業時代,只有田野鄉間、雞犬,和每天與大自然為舞的日子,生活平淡無奇。不過對現代人來說,這樣簡單的幸福,卻顯得特別珍貴。

 

以前常覺得台灣很美,尤其是依山傍水的花東一帶,樹木蒼蒼、海水湛藍。但曾幾何時,這些原本就環繞在生活周遭的自然景觀,卻要刻意追求、額外的保護呢?

 

人造的山水,是將自然建造在人為之上,就像周成樑的畫作中,城市、人群,甚至草木等,都被高高懸在海上,人們在高台上建立著豐功偉業。看似綠蔭一片,自然與科技和諧共處,但這些被侷限住的風景、安排過的綠色裝置,真的能一直如人所願嗎?還是說這些造林,在破壞自然之後,只是一種自我安慰。
 
 
《桃花源》


 
《出征》
 
 
 
走樣的山水
 
畫裡的城市,儘管燈火通明、矗立著許許多多的大樓、房舍,但出現在畫面中的人,大多只有兩三個,他們遠離了高原上的房屋,在河上孤獨地划船。人們害怕造成氾濫、災害的大河,於是為自己築一道道高牆,乍看之下人類贏了這場與大自然的搏鬥,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不也被大自然所囚禁?在《出征》這幅畫中,濛濛的霧光底下,透著的是淡淡的哀愁氛圍。
 
 
找回心靈的希望
 
 
畫家用溫暖的筆調,畫下沉痛的話題。科技日益進步,但自然資源卻正在快速減少中,畫裡的世界說不定將是百年後的地球,人們只能在有限的空間裡,建造自以為是的堡壘。
 
 
一直以來,藝術家如同扮演記載歷史的史官,執筆時代是非。有些畫家畫苦悶的人生,反映當時社會現況;而有些畫家是畫喜樂的人生,為那些在職場生態圈裡跌跌撞撞的人們療傷。
 
 
畫家周成樑則是畫未來的人生,用警世的方法,諷刺人類若繼續破壞自然秩序,最後遭致反撲的結果。輕描淡寫中,加入沉重議題;在悲苦世界裡,又點綴著世間溫情。從市井小民安樂知足的模樣,他告訴我們不要怕,只要開始多為大自然想想,依舊能看見人類心中不滅的希望。
 
 
引用圖片:

02 8月, 2013

馬賽克了 城市一角


【發現美的眼睛】

 

 

大家喜歡玩拼圖嗎?只要把一片片有凹有凸的紙片歸隊,就能拼湊出圖片樣式的原型,這是很多人閒暇之餘的不敗娛樂。玩拼圖的樂趣,不僅是體驗過程中的腦力激盪,期待最後成品的出現,也是讓玩家們積極完成的動力!

 
 

不同於拼圖是由大拆解成小、再拼湊的玩法,馬賽克藝術則是由小集結成大的概念,看似一片片不起眼的小色塊,卻可以匯成美麗的畫面;看似不重要的小碎片,卻有它的一席之地。馬賽克親和的特質也拼貼到了我們生活的角落,在台北中山捷運站外,跑來了幾隻兔子、蝸牛,還有一群母雞帶小鴨等等,一系列有故事的動物、圖案,為原本只是通車、等人的捷運站,增添藝術的氛圍和話題。







馬賽克巧妙地結合了公共藝術,讓大眾都可以感受藝術的魅力。規矩的方格牆面貼上了酒紅色磁磚,搖身一變成了運動跑道,蝸牛們正努力地往上爬著;階梯也自然形成了500障礙賽,兔子們跳阿跳的,深怕輸了比賽!生動的馬賽克小動物,搭配現有的環境,捷運站儼然成為了盛大的運動賽事會場。

 


馬賽克鑲嵌是很容易親近的藝術創作,質地清澈、容易上手,很多學校的圍牆也提供學生們創作此藝術的空間,拼貼成了一種生活中的樂趣。然而看似簡單的馬賽克磁磚拼貼,其實也有大大的學問在裡面,每一塊顏色、大小都必須經過嚴選,黃不是同一種黃、藍也不是全藍,配過色的小鴨,看起來不呆板,反而更有精神了!

 
 

使用色澤、深淺不同的磁磚拼貼,讓作品看起來更有立體感,經過陽光照射後,彷彿一隻隻活靈活現的動物正在跟熙來攘往的人群說早安!每一小塊磁磚,就像人身上活躍的小細胞,有很會跳舞的細胞、或是有很會算數的細胞……等等。因為都不同、都重要,才完整了一個精采、且獨一無二的個體。
 
 

 


如果有機會經過台北中山捷運站,別忘了多看看牠們幾眼,由各種顏色的小碎磁磚組合起來的馬賽克藝術,近看會驚艷色彩排列的用心,而遠看又是另一幅風景。





引用圖片來源:



 



30 7月, 2013

仲夏夜的夢遊仙境


【話一幅畫】



《一花一世界NO.2》




當愛麗絲為了追兔子掉進了洞裡,仙境般的奇幻夢遊就此開始!趕時間的白兔先生踱步著、抽著水菸的毛毛蟲搞自閉、渡渡鳥、柴郡貓,每隻擬人化的動物都活像人似的,個性鮮明、充滿舞台魅力,總是讓大小讀者記憶深刻,成為指標性的童話經典。

 

看奇幻故事就像親身經歷了一場華麗的冒險,任何稀奇古怪的事,在這裡都成立,拋開作為人的規規矩矩,你就是造夢者。人們都需要一些逃離現實的空間來喘口氣,因此超現實、夢境似的風格作品孕育而生。
 
 

 
《神遊》
《天國夢幻》



















 





藝術家賀娟,就像引領大家進入神秘世界的兔子,讓我們在畫中可以盡情作夢。她把動物、植物身上的元素加以拆解、拚湊,加上細緻的描繪,一幅幅粉色夢境就呈現眼前。柔和的顏色讓已變形的小動物看起來一點兒也不突兀,反而還有一種卡通式的討喜。

 


不受限的思維,很多時候可以打破人看事情的既定成見,誰說兔子不能游泳?蘑菇不能孵出小鹿?鳥兒不能從花苞裡誕生?像這樣把原本習以為常的事物重新解構,不僅多了新意,竟然還能意外地發現,那些以前從不特別留心,生物本身的美麗!

 

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感到不耐,何不試著在賀娟的畫中,為自己來一場奇幻之旅呢?人生如夢,夢境揮灑在畫作上,而畫作又寫著真實人生。或許在看似不合理的畫作中,能找到那麼一點自己真實的影子。



《浪花一朵朵》




















【引用圖片】



26 7月, 2013

沉沉地,掉入藍色黑洞


【話一幅畫】


夏日午後的雷陣雨,對出遊的人來說難免掃興,但大雨過後出現的彩虹,總是能劃破煩鬱的暑氣。地面上的人染上了美麗顏色,心情也就跟著起變化了。


紅色熱情、橙色溫暖;黃色明亮、綠色溫和……,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顏色,如果要說代表藝術家謝貽娟的顏色,那肯定是藍色了!

 
很多人都喜歡藍色,寶藍、水藍、天空藍,不同的藍也會呈現不同的味道,藍色平靜、穩定,給人很舒服的感覺。但很特別的是,在謝貽娟的「藍」中,使用一種礦石粉末,可以看見不可思議的神秘,彷彿宇宙的黑洞,明知無止境的深,卻想一探究竟,一直被吸引著。




 
《非空間NONE-SPACE NO.3
《非空間NONE-SPACE NO.4
                             






 
 
 
 
 
 
 
 
 
 
 
 
 
 
 
 
 
 
 
 
常有人說謝貽娟是來自藍色深海的一顆明珠,我卻覺得深不見底的黑洞更能形容他眼皮底下的創作能量。從作品可以看出畫家的個性,因為「藍」,讓我對謝貽娟這個人有更多想像,也更加著迷。

 
對一般人來說抽象畫或許很難懂,假如排除艱澀的分析,直覺性的用色彩去感受它,說不定會更深刻,甚至有另一番見解。


記得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紅、橙、黃、綠、藍、靛、紫,分別代表著七位仙女,每位都有獨特性格的表現,在各種需要的時候,不同的仙女就會出現身邊幫助你。色彩有他的寓意,也因為有不同顏色,生命更精彩。你認為自己是屬於什麼顏色呢?是否背後也有一段故事呢?

 

 

【引用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