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9月, 2012

日本科學家說:梵高是色盲——但是這有關係嗎?






梵高對一些色彩、光線和衝突色調有著某種偏好,延長了野獸派的壽命,但這可能是一名色盲的創作結果,而非某種美學判斷嗎?根據Kazunori Asada的一篇文章,這名日本化學家及詩人近來開始在其科學博客中(science blogs)提出,這名世界知名的藝術家其實並不是藝術革命者,不過是一名視覺損傷的殘疾人。 Kazunori Asada的文章重點是他在北海道的經歷——日本有一家“色彩視覺實驗屋”(Color Vision Experience Room),提供一種模擬器,用來色盲患者眼中的顏色,平常人也可以體驗他們的特殊經驗。Kazunori Asada親眼見到藝術家的畫時,於是產生了相關聯想。


根據Kazunori Asada的描述,梵高的繪畫在濾光光線中,其實更加美麗。 “梵高的不協調色彩和粗糙的線條已經平靜的消失了”,他還說,“每張繪畫都因為其優雅的線條和陰影而成為了傑作。”Kazunori Asada繼續用一種軟件來進行測試,進一步模擬色盲眼中顏色的不同變化,這一模擬被限定在梵高的作品中的色彩的適中色域範圍內。經過檢測發現,梵高的這個“缺陷”意味著他對對紅色缺乏感受。


Kazunori Asada的過濾圖像比原作更加自然;不是那個我們所知道的色彩鮮明、狂放的梵高,相反,這些色調顯得非常有機,以及非常自然的互相融合在一起——而且從傳統色彩觀念來說,它們彼此更接近互補的關係。《聖-保羅醫院後有收割人的麥田》(Wheat Field behind Saint-Paul Hospital)中非常濃烈的紅色和橙色變成了秋天的金色。在《星夜》(Starry Night)裡那怯生生的綠色其實更加黃,田野中的橙紅色其實來自《播種者》(The Sower),而《向日葵》則顯得略微枯燥。


Kazunori Asada的論點中,有以下幾個清晰的問題:首先,他參考的繪畫版本並非真跡。我們對數字屏幕的依賴就意味著電腦到電腦的這一過程中顏色能保真。 Kazunori Asada所使用的圖片也並非是最高畫質的,看上去甚至會完全不同。這裡還有另一個哲學性的議題。我們如何討論梵高的繪畫在濾鏡中比原作的效果中更好?要否認藝術家藝術性選擇不過是在排除了藝術家本身的創造力之後所做的簡單化學實驗。梵高的顏色本身就互相衝突,而且這些異端的對比僅僅是後印象派和野獸派美學的一部分而已。難道高更和安德烈·德蘭也同樣是色盲嗎?


這個討論讓人聯想起了莫奈曾經因為一隻眼睛患了白內障,於是用鏡片代替了眼鏡的故事那樣,他的畫板上經常會變成深藍色是因為他可以猛然間看到紫外光線(這個鏡片在保護眼球的同時,也自然的濾掉了一些紫外線)。這不過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難道藝術家的創造力僅僅是由於他的生理原因造成的嗎,還是說他們的創造是因為他們是具有創造力的、前衛的藝術家?可能後者聽起來更說得過去吧。


作者: Kyle Chayk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