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3月, 2013

活絡藝品流通 藝術銀行上路







大陸藝術市場交易活絡,反觀台灣,如同文化部長龍應台所言,「台灣收藏家不太收藏台灣的作品。」發掘有潛力的創作者,同時活絡國內藝術品的流通,文化部25日啟動「藝術銀行」計畫。

今年將以3500萬(台幣,下同)的預算購置畫作,再以租賃的方式提供公部門、外交系統以及私人企業,龍應台希望此舉能夠讓藝術走入生活,長遠發揮美學扎根的作用。


     藝品只租不賣

「藝術銀行」的概念並非台灣首創,加拿大早在1972年設立,澳洲和韓國也行之有年。龍應台分享去年訪察美加時,在當地的政府機構,皆可以欣賞到當地畫家的創作,她感受特別深刻。 龍應台強調「藝術銀行」購入的對象在年齡和媒材上沒有限制,以有潛力但未成名的藝術家作品為主,「銀行」的藏品只租不賣,相關執行面的事務交由國立台灣美術館辦理。

因應「銀行」這項全新業務,文化部編列3500萬元作為今年的人事管銷費用,包括約聘15位工作人員和整建前新聞局地方新聞處為庫房。藝術品的租賃費用,國美館館長黃才郎指出,是以藝術品購入價的百分之0.4為租金,另加保險費和運輸布展費,租期最短3個月最長1年。

     即日起對外徵件

     文化部以編列預算的方式購置藝術品,活絡市場的立意良善,但是「租賃」和「典藏」畢竟是兩種概念,美術館主要站在藝術史的角度進行典藏,租賃在考量接受度和方便性等必要因素,選擇對象免不了會因應市場。黃才郎坦言,較占空間的裝置藝術,可能就比較不適合,再者,假設某一位藝術家的作品特別受租賃者歡迎,自然會拉抬這位藝術家的身價或引領出市場趨勢。

     「藝術銀行」即日起至5月15日對外公開徵件,唯有中華民國國籍的創作者才有資格,每人被購置的作品不能超過5件,龍應台指出,最快今年7月銀行的收藏就會開始流通,第一階段以進入公部門的公共空間為主。

19 3月, 2013

騎單車,逛藝術!台南藝博本週末開跑



飯店化身展間,藝術品從走廊、臥房蔓延到浴室,這種飯店型的博覽會在台北並不是新鮮事,但對古都台南而言可能不是這麼尋常,畢竟台南的城市性格精彩在其巷弄,畫廊協會理事長張逸群指出,「來到台南舉辦藝術博覽會對協會有莫大的意義,不只是畫廊之間的南北交流,耕耘在地藝文發展也很重要。」

也因此,23日即將開跑的台南藝術博覽會除了讀者習以為常的「開房間,看藝術」外,也特別規畫了騎單車遊台南巷弄文化的藝術地圖行程,介紹台南藝文空間、重要景點。從飯店延伸,融合台南在地文化的藝術脈絡,讓這項台南藝文的指標活動更貼近生活。

民初女畫家陳進生於1907年,圖為作品《荷花》

圓點點瘋狂老奶奶草間彌生,當然也在台南藝博現場壓陣。


至今年才舉辦第二屆的台南藝博本次共有40多間畫廊參展,帶來超過500件的藝術品,涵括台灣前輩畫家,如陳進、李石樵、楊三郎等;國際知名藝術家,如草間彌生;與藝術新秀,如台南在地的年輕藝術家如吳詠潔、林書楷等人。值得一提的是,台南市文化局今年首次開辦「臺南新藝獎」,鼓勵35歲以下年輕創作者,其中6名獲獎藝術家蔡士弘、張育嘉、黃寶緯、楊依香、趙書榕、蘇子涵也將在會中展出。




楊依香 繳稅80.5X 65cm  壓克力彩繪於畫布 2012

趙書榕  Double MM 新媒體錄像

蔡士弘  玉山80 x 100 cm 壓克力、炭2012



▍台南藝術博覽會
展覽時間:2013.3.23~3.25
展覽地點:台南大億麗緻酒店 8 & 9樓

訊息轉自:MOT線上誌


10 3月, 2013

杜拜創設女性博物館




在男性、父系主權主導的中東世界,少數女性因挑戰傳統性別主流限制而受到矚目,如失業必須以開車維生並將影音作品放在youtube上的Manal al-Sharif及周遊列國的國際貿易部長Sheikha Lubna Al Qasimi。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將於今年成立女性博物館以彰顯成就傑出女性。


此一女性博物館由Dr. Ghubash所創立,Dr. Ghubash本身是學者、心理治療師及阿拉伯海灣大學的前任校長,致力於女性教育。藉著創設女性博物館,她希望能讓在地民眾、國外觀光客或外來工作者,瞭解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內女性的權利及影響力,已經逐漸獲得認同。同時她也希望將傳統歷史與現代社會發展的脈絡相互結合。女性博物館為3層樓建築,主要展出作品均為當代女性藝術家之作品,從傳統珠寶、編織到家務工具等。


Dr. Ghubash放棄優渥的職位,獨資成立了這座女性博物館,花費近400萬的經費,目前正全力尋求贊助以推動後續的展覽計畫及活動。Dr. Ghubash表示,她的母親曾說:「你必須知道你的權利是與生俱來,並非政府、男人或丈夫賦予你,那是你生而擁有的權利,學習運用它」。博物館中的永久典藏,從影像作品、文學、馬賽克創作、畫作或物品均展現此一理念,訴說著在女性在各領域包含教育、商業或文學創作中先驅人物的故事。


Dr. Ghubash表示,現代女性之所以可以受教育、工作,並進而取得經濟獨立的地位,要歸功於建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已逝總統Sheikh Zayeed of Abu Dhabi。


Dr. Ghubash表示,這座女性博物館希望能讓在地人感到驕傲,讓觀光客更深入瞭解該國女性在政治、商業及教育界所扮演的角色。

01 3月, 2013

李安的東方電影






從〈臥虎藏龍〉開始,每當有李安新電影上映,都會引來華人社會的騷動,尤其是文化工作者必然前往朝聖觀看。上月李安的新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上映了,幾乎所有認識的朋友都已經去看過,他們異口同聲的說:真的不錯,果然是大師,而且是國際級大師。

李安,雖然是中國人,但拍的電影一點也沒有中國情結或民族情緒,他的電影更多的是人對週遭事物的關懷,以人為本、從人性出發,這些對於西方導演或許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但就中國導演而言,能以世界觀全盤觀照,以單純人的情感來處理電影故事,李安應該是中國導演的第一人吧!
就以李安新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來說,劇本是西方人寫的,講的是印度的故事,演員只有一個中國人,還講英語(有個說英語的華人,在船上相遇,說是嚮往古印度文化去了印度);除此,這部電影沒有涉及到任何有關中國的事情;說坦白些,這是一部無關中國、沒有中國市場考慮的電影,電影公司之所以會找李安拍片,不是因為李安是華人,而是基於李安能拍好這部電影,如此而已。

但,李安這部電影卻在華人社會賣座起來。我是在北京看的這部電影,電影院前排滿長龍,據說從上映那天就是這個景象;除了票房好,更得到網民的最高評價,說這是一部無缺點的電影。但網民對於接著要上演的一部有關國共內戰時期,中國某個省鬧饑荒,國民黨因要對日抗戰,地方首長隱瞞災情,導致許多老百姓餓死鄉野的電影,電影雖然沒有歌頌共產黨,但這筆帳又算在國民黨身上了。或許是年輕世代的中國人開始厭倦那些歌頌祖國帶有意識形態的電影,沒有任何民族意識的李安的少年PI,如今更受到中國年青人的歡迎。他們疑惑的是,難道中國導演只能拍出這種電影,繼續利用國人的愛國心來賺取民族情緒的票房,這才是網民批評的心聲。

如果,要定位李安的電影。李安與中國導演確實不同,他沒有意識形態、沒有過度的民族情緒、沒有太多的區域市場考量,只是想拍出一部好電影。相對的,李安跟西方導演也有些不同,畢竟他還是個華人,口裡說的是華語,成長教育背景還是中華文化,因此拍出的電影還是帶有中國或是東方的思想。如同東方水墨與西方油畫,雖然目的都是繪畫創作,但兩者表現技法和結果畢竟不同,而李安的電影更像是東方氣質的水墨畫,即始不是〈臥虎藏龍〉,還是充滿著濃濃的東方水墨韻味,還有中國人對於生命哲理的看法。

就以3D影像科技運用,少年PI的3D能讓觀眾感覺到這是個真實的故事,不像阿凡達給人是個虛構的世界。說李安電影具有水墨感,不是指鏡頭運用或是畫面,而是指說故事的態度和表現劇情的方式,總是充滿著東方深遂的哲學思想。因為片子到了最後,李安還是沒有給出答案。網路甚至有人發文指出,李安除了與虎同船、廚子殺了母親二個故事情結外,還留下了少年吃了母親的伏筆;因為在無人島上,少年在形似蓮花的花瓣裡發現一顆人的牙齒,並在離開無人島時,把女友送他的繩環繫在樹根上。

其實,電影也是當代藝術的一環,只是電影更接近大眾,需要靠大眾票房來應證電影成功與否。如果把李安看做是一位中國的當代藝術家,除了他執著於東方水墨性的編導方式外,我更喜歡他謙謙君子儒雅的風度和不彰顯的性格;試想,如果一位中國當代藝術家取得了李安的地位與成就,會是什麼張揚的模樣!當然,現今中國藝術家對於創作的表現方式,是否還應執著在民族情緒或是本土情結,只關心中國週遭環境的圖像,不能脫離中國既定藩籬,中國藝術家就很難成為全人類共同尊崇的藝術家。就此,我們更期待中國當代藝術圈有個新李安的出現,一個只談人的七情六慾,沒有國界、沒有包袱、只有單純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