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4月, 2012

你看過會放煙火的郵票嗎???


 ▲新竹郵局即將推出的「繽紛節慶,亮麗台灣」聲光郵票專冊,一打開就有LED加光纖發出煙火的聲光效果,非常特別。(李坤建攝)
新竹郵局即將推出的「繽紛節慶,亮麗台灣」聲光郵票專冊,
一打開就有LED加光纖發出煙火的聲光效果,非常新趣。





郵票裡可以看到煙火施放?新竹郵局即將推出全台第一套有煙火聲光效果的有聲郵票專冊,一打開,就有「咻,碰!」放煙火時的霹靂叭啦響聲光,非常特別。



台鐵內灣支線去年底復駛,新竹郵局製作了兩千套有聲光效果的鐵路支線紀念郵票專冊。打開郵冊,不再是只有一張張的郵票,還傳來一陣陣「嘟!嘟!」復古的火車鳴笛聲響。這些復古的火車鳴笛聲響,取自內灣支線復駛的蒸氣火車。



郵冊發出聲音不僅特別,內頁還呈現台鐵支線每處知名景點,包括內灣火車站、平溪天燈、花蓮太魯閣阿里山小火車等,讓郵票變得立體,觀覽郵冊時彷彿置身在火車上。



新竹郵局企劃行銷科長陳永祿表示,郵冊設計概念來自音樂卡片,內有晶片與小喇叭,民眾只要一打開,就可聽見蒸汽火車DT668的鳴笛聲。



新竹郵局打鐵趁熱,配合中華郵政六月廿日全台發行四枚一套的節慶郵票,規畫發行三千套「繽紛節慶.亮麗台灣」的專冊郵票,讓節慶躍然紙上的同時,亦能欣賞到施放煙火的聲光效果,感覺會特別棒。





資料來源:



17 4月, 2012

Google藝術計劃 納入中華文物




(自由時報)



Google(11)日宣佈旗下「Art Project藝術計畫」與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稱「故宮」) 合作,讓全球網友可透過「Art Project藝術計畫」網站進入故宮欣賞中華文物之美!



GoogleArt Project藝術計畫」與故宮之合作是該計畫擴展全球的重點之一,其拍攝範圍涵蓋故宮大廳與部份展室的室內實景,其中包括故宮人氣國寶「翠玉白菜」和「毛公鼎」,以及〈宋代 范寬 谿山行旅圖〉等18件故宮典藏精選。上線的故宮文物中,除了15件器物及2件書畫,還有透過超高畫質像素技術呈現的〈宋代 趙昌 歲朝圖〉。



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先生表示:「GoogleArt Project藝術計畫』的設立目標是將各種不同的文化推廣至網路世界,讓大家更容易接觸這些文化。全世界的網友亦可透過這個平台,隨時欣賞來自全球各地的偉大藝術品,進一步對它們產生興趣、決定採取行動前往博物館欣賞實物。這次我們十分榮幸能和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希望藉由『Art Project藝術計畫』這個獨特的全球平台,將中華文物的珍寶介紹給全世界的民眾。」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女士表示:「去年,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為全球第七大受歡迎之博物館,本次與Google的合作,再次將中華文化推向全球。這次合作內容主要是將館內部分珍藏的宋代畫作、陶瓷器、玉器、青銅器與新石器時代文物搬上全球網路平台,讓全世界的藝術愛好者都能觀賞到中華文化的精妙;另外,網友亦可透過瀏覽『Art Project藝術計畫』室內實景,進而對故宮有更深入的了解。」



Google巧妙結合科技與藝術,提供全球網友猶如親臨現場的藝術饗宴。透過Google街景服務的高科技拍攝技術,網友不僅能360度全景瀏覽故宮的大廳與部份展室的室內實景,更可以拉近與中華文物的距離,甚至用超高解析度欣賞〈宋代 趙昌 歲朝圖〉全貌,享受進階縮放技術所呈現的清晰細節。



GoogleArt Project藝術計畫」於去年2月首度上線,全球網友反應熱烈。因此,Google決定擴大計畫範圍,於今年43日推出第二波上線計畫,將當時的1,000件線上作品拓展至超過30,000件的文物典藏。除了收錄全球40個國家、151家文化機構的高畫素藝術精品外,「Art Project藝術計畫」亦囊括了包括國立故宮博物院等46家知名博物館的室內實景。拜「Art Project藝術計畫」所賜,第二波上線內容更趨多元化,涵蓋大型博物館、小型畫廊、傳統藝術博物館、現代美術館等。愛好藝術的網友們現在可以輕鬆的點擊滑鼠,漫遊全球各地藝術畫作、雕像、街頭藝術及攝影作品,不論是巴西街頭圖鴉、遠古非洲石頭藝術到精緻的中華文物,全都可以透過網路遨遊這趟藝術旅程。




Google街景服務「Art Project藝術計畫」主要特色如下:

讓你360度探索全球著名博物館網友在www.googleartproject.com運用街景服務即可在網路上逛博物館,對於有興趣的作品可以點看細節,有些甚至提供超高畫素解析度。博物館的室內實景是由特地為Art Project設計的Google街景小推車(Trolley)所拍攝而成的,它在世界各地的美術博物館360度穿梭拍攝,讓網友可藉由游標前進後退間,輕鬆逛博物館。



超高畫質像素(gigapixel)賞析作品:部份合作的博物館會挑選一項館內代表作品以超高畫質像素呈現-運用gigapixel技術展示,呈現比親臨現場觀看更細節的筆法和畫像神態。其中,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的〈宋代 趙昌 歲朝圖〉即為460億畫素的超高解析度拍攝之代表作品。



經典作品個人線上收藏:「Art Project藝術計畫」更提供個人化功能,使用者可在個人專屬的收藏櫃儲存任一項藝術作品,結合Google+Hangouts功能,為收藏作品寫下賞析評論與朋友分享。發現、尋找及探索工具:「Art Project藝術計畫」收錄大量藝術作品,因此設計了許多功能幫助用戶在網站上瀏覽、找尋作品。網友也可運用發現(Discover)工具搜尋想瀏覽博物館,再進一步探索收藏作品集裡的藝術家及其作品。客製化的搜尋功能整合,讓網友操作更輕鬆!



多平台支援:現在「Art Project藝術計畫」也支援平板電腦,讓網友也能在行動裝置上觀看藝術作品。目前這項計畫支援Android系統的平板電腦,我們期望在未來也能支援iPad版本。



Google台灣街景計畫主持人羅永杰表示:「新一波的GoogleArt Project藝術計畫』代表我們對於全世界各種類的藝術、文化及文明共享的承諾。『Art Project藝術計畫』不再只是讓網友參觀少數歐美知名博物館的平台,現在全世界的民眾都可以一窺橫跨六大洲的博物館文物之美,其中包括了台灣的國立故宮博物院。」




Google Art Project


16 4月, 2012

樸藝居教你如何成為"攝 情 狂"






樸藝居開課囉!!!

你想要成為拍照達人嗎?!?!
或是自拍高手呢?!?!
我們這次邀請到"叁貳攝影"的毛怪來為大家上課!!
不論你是數位相機、類單還是單眼相機~
只要你對攝影有熱情~
歡迎大家來成為一位"攝 情 狂"


時間:2012/4/20 19:00~21:00
地點:台中市西區向上路一段7962 2F展演空間
自備: 相機或可拍照手機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4/19日止,請親洽樸藝居藝術公司                     
                (04)23016667 或官方FB (請備註名字、人數、聯絡方式)



名額有限,報名從速!!

12 4月, 2012

世界名畫「吶喊」 首度拍賣受矚目

由挪威畫家孟克於1895年創作、藝術史上重要作品

「吶喊」,唯一私人收藏的粉彩版本5月2日將首度

公開拍賣,13日起在倫敦展出,喊價至少8000萬

美元。







(中央社報導)


由挪威畫家孟克於1895年創作、藝術史上重要作品「吶喊」,唯一私人收藏的粉彩版本5月初將首度公開拍賣,明天起在倫敦展出,喊價至少8000萬美元。





國際拍賣公司蘇富比(Sotheby's)印象派與現代藝術部資深主任胡克(Philip Hook)告訴中央社記者,「吶喊」(The Scream)是藝術史上極重要的作品,知名度僅次於達文西「蒙娜麗莎的微笑」。



孟克(Edvard Munch)以自己親身感受到的大自然力量,創作這個舉世聞名的作品。




胡克說,「吶喊」共有4個版本,其中3幅被挪威的博物館收藏,即將拍賣的畫作是唯一被私人收藏,也是收藏家可以購買的作品,堪稱是一生僅有一次的難得機會。



「吶喊」的高知名度使它成為竊賊覬覦的目標,位在奧斯陸的孟克博物館2006年遭蒙面持槍歹徒偷走,2年後才尋獲再公開展出。



仔細觀賞並比較4個版本後,可以清楚發現,由挪威船業鉅子歐森(Thomas Olsen)收藏的粉彩版本,色彩最為鮮明,紅色夕陽的張力,畫中主角掩耳張口的痛苦表情,讓人感受到孟克當時內心的焦慮與不安。



另一個重要之處是畫作的原畫框底,有孟克本人所寫的詩,描述他創作的靈感。



胡克指出,以畫作的名氣和知名度來說,「吶喊」是蘇富比舉辦的拍賣會中最重要的畫作,「這是非常令人興奮的拍賣會」,許多收藏家都表達高度興趣。



對記者詢問畫作可以多少賣出?胡克說,「估計可以賣出至少8000萬美元,但這只是猜測」,蘇富比所賣出最昂貴的藝術品是瑞士藝術家傑克梅第(Alberto Giacometti)的人像雕塑作品,創下1430萬美元的最高紀錄。




孟克前一個名氣不若「吶喊」高的作品,最高的拍賣價是3500萬美元。




他預估「吶喊」的成交價可能在這兩者之間,但要等到52在紐約舉行的拍賣會當天才會揭曉。



歐森與孟克曾是鄰居,之後成為莫逆,歐森收購不少孟克的作品,「吶喊」即為其中之一,在納粹德國入侵挪威期間,歐森還幫助孟克保護他的作品不受毀壞,歐森家族成為收藏孟克作品非常重要的家族,收藏「吶喊」超過70年。



歐森的兒子皮特.歐森(Petter Olsen)說,「吶喊」陪他成長,畫中的能量與日俱增,他決定現在賣出這幅畫,讓其他人也能擁有並欣賞它,畫作拍賣所得將用來成立新的孟克博物館,展示更多孟克晚期的作品,並整修孟克的舊宅與工作室,開放民眾參觀或短住。



明年是孟克冥誕150週年,選擇此時拍賣,格外有意義。



明天起「吶喊」將在倫敦展出5天,27日轉往紐約,兩地都是第1次展示這幅世界名畫,是民眾親眼觀賞名畫的難得機會。



這次蘇富比同時在倫敦展出50多件將一起拍賣的印象派與現代大師作品,包括普普教父安迪.沃荷 (Andy Warhol)的「雙面貓王」(Double Elvis),預估可賣出3000萬到5000萬美元。



美國普普藝術家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的「睡美人」(Sleeping Girl),預估賣出3000萬到4000萬美元;及畢卡索所畫「坐在扶手椅的婦女」(femme assise dans un fauteuil),喊價2000萬到3000萬美元。









資料來源:




09 4月, 2012

達文西最後傑作 再度現身!

《聖母子與聖安妮》
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e c. 1510 Oil on wood, 168 x 130 cm






《聖母子與聖安妮》手稿






被視為達文西生前最後一幅傑作《聖母子與聖安妮》,經過爭議的修復過程之後,終於再度和世人見面,即日起在巴黎羅浮宮舉辦的「聖安妮:達文西的最後傑作」特展中展出。這個展覽呈現一三○件達文西和學徒的研究筆記與手稿,向外界展現達文西生命最後廿年間的藝術發展與思考。




達文西花費廿年琢磨《聖母子與聖安妮》,至一五一九年過世都沒能完成。這幅畫是當時佛羅倫斯最具影響力的畫作之一,讓達文西躍上文藝復興巨匠之列,和米開朗基羅等人並駕齊驅。




畫作描繪一片曠野中,聖母瑪利亞坐在母親聖安妮腿上,溫柔地扶持一旁捉著小羔羊的聖子,予人溫馨之感。修復工作歷時十八個月才完成,讓畫面中的三個人物從沉悶灰暗的色調中解脫出來,顯現出活潑的棕、青色。




一如《達文西密碼》情節,大師最後名作的修復過程也伴隨政治驚悚劇的陰影。十七年前羅浮宮曾經進行這幅畫作的修復工作,卻在過程中止了清潔畫作的嘗試,主要原因是當時館方擔憂使用的溶劑會影響達文西獨有的渲染技法。這是達文西的特殊技巧,讓形體外貌的輪廓曖昧不清並融入身旁的陰影,產生朦朧與柔軟的風格,讓觀者產生想像空間。





「聖母子和聖安妮」背後發現以前從未見過的三幅素描,左邊是馬頭,中間是骷髏頭的一部分右邊是聖嬰與羔羊。




二○○九年修復工程再次啟動,去年卻有兩名羅浮宮修復委員會的顧問辭職,抗議清潔工作洗過了頭。在此之前,二○○八年,羅浮宮針對這幅畫作進行檢查時,意外發現背面還有三幅肉眼幾乎看不出來的素描,比較明顯的是一顆馬頭和半個骷髏頭。這顆馬頭的表現方式,與近期被挖掘出土、達文西失落的壁畫《安吉里戰役》的手法頗為相近。




透過「聖安妮:達文西的最後傑作」特展的草圖手稿、數學圖示等內容,也可以見到這幅畫作的相關資料,及達文西在工程與科學發明方面的手稿。而在羅浮宮官方網站中也用心製作了一小段畫作相關的影片,讓我們更清楚當時創作的細節。







羅浮宮官網展訊:

06 4月, 2012

一個東西南北人










素有「水墨現代化之父」美譽的藝術家劉國松,在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一個東西南北人:劉國松八十回顧展」,一○三幅畫作回顧他革新傳統、開啟水墨現代化的創作路徑,為台灣首次完整的回顧展出。



劉國松一九三二年生於安徽,就讀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時鑽研傳統水墨,和校友一起組成「五月畫會」,以革新中國傳統繪畫為己任。他獨創技法「抽筋剝皮皴」,運用紙張本身的紋理,從紙上撕下粗糙的紙筋,留下鮮明的白色線條,以此取代水墨黑線,成為他最為鮮明的創作技法之一。全球有五十多家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他的作品。



「一個東西南北人」來自劉國松經常使用的一方青田石印,以白文鐫刻「一個東西南北人」字句,這也是他對於自己一生經歷、人生的自述,也陳述了他接收東西方藝術文化、哲學思想,淬煉出現在的藝術創作。





從左至右分別為劉國松得力學生 李君毅、中間為劉國松本人和國美館館長黃才郎為這次活動揭開序幕。






劉國松致詞






劉國松表示,元朝以後的文人畫都被文人給控制住,根本沒有新的技法可言,限制了繪畫技法的發展。他認為,一個藝術家一生若是能發展出一個技法,並且畫出成熟之作就很了不起,但他卻不以此為自滿,至今仍繼續研發新的技法,「沒有新的技法就不會激發新的想法」。



因此,當他為九寨溝的原始景色著迷時,嘗試以描圖紙沾溼後的橫向紋路,再覆蓋上另一張紙塗刷,以「漬墨法」展現水波紋路。當他六十八歲、心醉於西藏雪山奇景,便以「抽筋剝皮皴」技法首度嘗試於紙張的正反兩面同時作畫,讓水墨黑白線同時交錯,山景看來更為波瀾壯闊。



這次回顧展也推出讓劉國松享譽國際的第一幅畫作「太空系列」。劉國松從一九六八年美國太空船阿波羅八號繞過月球拍攝的地球照片得到的靈感,畫出「天圓地方」的月球奇觀,獲得「美國主流國際美展」繪畫首獎。這個系列今年也獲邀在大英博物館的當代水墨畫展中展出,成為台灣參展代表。


此次展覽以六大主題呈現:一、學生時期;二、狂草抽象系列;三、太空系列;四、水拓系列;五、漬墨系列;六、西藏組曲系列。不論人物或靜物;寫實或寫意;具象或抽象;山水或風景,在創作表現上,可窺見他以中華文化為底蘊,師法自然,講求氣蘊,不僅在於寫物之形,更著重於表達個人獨特心緒;而在西方現代思潮的激盪下,走向抽象與創新的變革,是他繪畫創作過程中的必然。他不斷地鑽研、探索、醞釀及轉化,無論風格、技法及媒材如何轉變,既是理性的感悟,也是他對創作的熾熱投注,將傳統水墨畫與西方繪畫理念巧妙地融合,形塑出具深度與廣度的創作,譜寫一幅幅非凡作品,綻放出璀璨的藝術光芒。國美館盼透過此次展出,使民眾能更了解劉國松先生作品之深邃意蘊及獨特而鮮明的美學風格,觀者在與作品精彩對話中,體驗中西藝術跌宕融合下的獨特魅力。








國立台灣美術館: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