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8月, 2011

2011/9月8號至11號台北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





在大力提倡文創產業的年代之下,2011年的台北國際文創意產業博覽會又即將開始了。
這一次,9月8號至11號在台北世貿南港展覽館1樓舉辦,是一場可免費參觀的活動,但必須上網登記報名囉!

預計會有400多家廠商共1050個攤位,
主要的展區規劃分為 :國際風格/ 二岸文創/ 新綠色生活/ 台灣原生 等十大類展區,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囉~ 



相關網址請上 http://www.iccie.tw/

13 8月, 2011

當LV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文化還是商業?




中國國家博物館2010年改建竣工,堪稱與北京故宮同為中國最具分量的博物館。而在北京試行美術館免門票的政策下,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商業品牌LOUIS VUITTON首次合作,這讓我想到上海當代藝術館也曾舉辦過<文化香奈兒>一展,這項展覽通過香奈兒女士的設計、經典標誌象徵物、文字以及藝術創作來解析香奈兒女士的精神世界。到底這些博物館或當代藝術館和商業品牌合作辦展,到底是商業文化還是文化事業?

回到正題,這場命名為 “路易威登藝術時空之旅”(LOUIS VUITTON - VOYAGES)于2011年5月31日至8月30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由中國當代藝術家展望的作品開始,憑藉後工業化的太湖石作品而蜚聲國際,這次展出作品是他全新系列作品“我的宇宙”的前序。爆炸是一次性的能量爆發,是毀滅和死亡,但也是重生的起初。宇宙 的誕生,恒星的爆炸以及創世紀的來臨,超越了人類,超越了自然,讓我們回到了萬物的初起,從而開始第一次的遊歷。

此次展覽將又一次呈現出在不同的 時空環境中,在路易威登所堅持的藝術與創新精神影響下所創造的多件精彩創意作品。其中不僅包括路易威登自1854年創建以來, 影響旅行歷史的代表性原創與體現藝術情感的各種設計,也包含一系列承載了品牌歷史與文化的珍貴文獻手稿與名人物件。

整裡摘錄自典藏投資 2011 八月份

展覽相關網址 :http://www.chnmuseum.cn/tabid/236/Default.aspx?ExhibitionLanguageID=71

06 8月, 2011

2011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這次,樸藝居的大家打算前往藝博會觀摩 ~

其實喜歡藝術的朋友真的不能錯過這次的藝博會;

不熟悉藝術的朋友其實也可以當作散步來到藝博會吹個冷氣,

相信會有不同的收穫。

此次樸藝居發現了一些不錯的額外講座活動,分享如下 :


藝術類電影


時間2011/08/26 (五) 及 2011/08/27 (六) 5:00-7:00 pm
2011/08/28 (日) 5:00- 6:30 pm
地點: 台北世貿一館 講座區

藝術講座

(一) 關於
時間: 2011/ 08 / 26 (五) 2:30 – 4: 30 pm
地點: 台北世貿一館 講座區
演講者: 陸蓉之 x 黃子佼

(二) No Art , No Life ! 藝術,告訴我世界的樣子
時間: 2011 / 08 /27 (六) 2: 30 – 4 : 30 pm
地點 : 台北世貿一館 講座區
演講者 : 宮津大輔

或許,會在展場相遇~ 熟識~然後一起變成一群愛好藝術的朋友。
今天是情人節~ 需要上班的請快點下班去陪陪情人~沒有情人的可以陪陪家人~
祝大家情人節快樂 ~





平民收藏家的時代已經來臨 ~ 美國有沃格爾夫婦,日本有宮津大輔,台灣,或許下一個是你!

平民收藏家的時代已經來臨 ~
美國有沃格爾夫婦,日本有宮津大輔,台灣,或許下一個是你!


關於藝術投資或是收藏,許多人總是會在門外徘徊以及觀看,這樣的現象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價格門檻過高;另一個是因為對於藝術品不夠了解而產生距離感或是害怕的感覺。做為收藏的標的,藝術始終是特別的項目,特別是當代藝術。在這樣的當代所指的是一種共時性,當代藝術是能即時和我們所身處的世界對話,作品和觀者或是觀者所處的世界能有雙向的互動性。

文中提到,以往身分背景如一些名流富豪或是藝術經紀人的收藏家。也因為教育、投資等機制所造成的文化和經濟資本流動,以及藝廊、銀行等機構的支持,在眾多因素交相匯聚之下,可以發現從20世紀下半葉開始,對藝術有所偏愛和熱情的新興收藏家出現,這批收藏家身分更趨普羅,投注的熱情和精力也完全不遜於傳統收藏家。

近期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展覽<隱行者—宮津大輔:一位工薪族的當代藝術收藏展>,就是展出宮津大輔所收藏的六十一件作品。宮津大輔(Miyatsu Daisuke)一位典型的上班族,十七年間收藏超過了三百件當代藝術品,從一開始收藏的草間彌生的作品,包括繪畫、錄像及裝置。至於,如何開始收藏? 三十歲的宮津大輔突然產生一個疑問,就是我們可以買藝術品嗎?這個疑問在他心頭盤旋許久,在不認識任何收藏前輩,在無從諮商的情況下,宮津大輔直接打電話給收藏草間彌生作品的美術館,幾分奔波之後,分期付款買了第一件草間彌生在1953年藝術品<無限的點>。宮津先生也相當熱愛藝術,在1999年,宮津大輔更在千葉縣住宅家提出桃紅色亮眼的外屋「夢想之屋」的計畫,放置宮津大輔的收藏,甚至邀請其它藝術家為夢想之家創作專屬作品。

另外美國的沃格爾(Herbert & Dorthy Vogel)夫婦也是屬於平凡老百姓的平民收藏家,先生赫伯特是郵局職工,妻子桃樂茜是圖書館館員,然而因為愛好藝術到藝術就等於是生活的程度,讓他們的生活有了不一樣的改變。赫伯特的收入悉數用於收藏,桃樂茜的薪水則應付兩人生活的支出,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其實無法像富豪收藏家一樣,痛快的大手筆出錢購買心愛的藝術品。然而因為他們的真誠與熱情感動了藝術家,所以藝術家們都願意用小額定期的付款方式來讓沃格爾收藏大量佳作。

從宮津先生或是沃格爾(Herbert & Dorthy Vogel)夫婦身上可以清楚了解到,藝術收藏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利,藝術應該是能夠親民的;不再是遙遠的。人人都可以是藝術收藏家,只要你想你喜歡藝術。
文整理摘錄自典藏藝術雜誌 及 藝術收藏+設計

01 8月, 2011

優雅的激烈-藝術的價值全看你相信多少來決定

優雅的激烈-藝術的價值全看你相信多少來決定



明星藝術家的誕生,需要時間,稍微的需要資金去做慢慢的溫養。

養的方式有許多種,有一種是明星畫廊夾帶龐大的資金及行銷實力;或者通過拍賣會的洗禮也是另一種方式。

威尼斯重要策展人之一的羅勃.史托爾(Robert Storr)曾說「美術館的功能是讓藝術再度無價,但把藝術品拿到市場上(拍賣會)是讓它成為人民共同財富的一部分。」

眾所矚目的中國大陸藝術市場,在artprice的統計下,去年總交易成績超英趕美,躍居世界第一大藝術品市場!

大陸藝術市場這般雞犬升天的情況下,也順勢帶出了幾位天王,如岳敏君、張曉剛、周春芽等藝術家。

知名音樂人姚謙在今藝術典藏投資45期提到一個觀點,在中國藝術市場蓬勃發展之時,日、韓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很明顯的進入了較低迷的狀態。

姚謙提到了一個現況,在拍賣當天,一位年輕女藝術家的作品最後的落槌價卻是以預估價格的一半落槌。這個現象讓他思考了一個問題就是:究竟拍賣對藝術品來說,是一種良藥還是毒藥?

***

談談今年7月初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所展出的「越酷東京-日本MOT當代精選」一展。

這個展覽,策展人長谷川佑子試圖以時代的潮流來串連老中青三代的藝術家,有的經歷過二次大戰;有的走過日本泡沫經濟;更有的是新生代的藝術家。

策展人提到在1960年代之後,藝術家廣泛的用流行文化來進行創作,使藝術家的作品和大眾文化的關係更加緊密。

回過頭看此次展覽的藝術家,如村上隆、奈良美智和草間彌生等,這些居於大眾消費文化的藝術家且在藝術拍賣市場上著名的藝術家們進入的美術館展覽;

反過來說,這些藝術家滲透到拍賣市場將作品轉為商品做一個(在拍賣市場上)的通路販售,支撐起藝術與藝術家。

這種魚幫水,水幫魚的微妙關係之下,我們需要去思考的其實還有很多面相。

但是還是回到上述所說的,藝術品經過了拍賣市場的洗禮究竟是良藥還是毒藥,那麼,就必須把這個疑問回到自己本身。

藝術的價值全看你的相信有多少,相信藝術家的才華,相信他未來在文化上的舉足輕重,相信拍賣作品的出眾。只要你相信,不管是良藥還是毒藥,它都是一帖有效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