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12月, 2011

Art Tainan 府城藝術博覽會

Art Tainan 府城藝術博覽會





邀請卡1.jpg  








樸藝居藝廊邀請您

一起用不同視角,審視出自由精神

預展日期:2012-01-05 15:00~19:00
開幕晚會:2012-01-05 19:00~21:00
展覽期間:2012-01-06 ~ 08 12:00~19:00
2012-01-08 僅開放到18:00

地址:台南市西區西門路一段660號
台南大億麗緻酒店

歡迎大家參加!!!!


當代思維 兩岸對話 ─「本‧色」 台南新光三越 藝廊博覽會

當代思維 兩岸對話 ─「本‧色」 台南新光三越 藝廊博覽會





邀請卡2.jpg









開幕晚會:2011-12-17   14:30-22:00

展覽期間:2011-12-15 ~ 2012-01-02

地      址:新光三越台南西門店

               6F C區文化館

12 12月, 2011

樸藝居藝術家走進法國羅浮宮

375250_325277584149641_100000022073025_1303219_1880964117_n.jpg

 

樸藝居藝術家走進法國羅浮宮- -

2011年法國羅浮宮首屆中國當代美術作品邀請展   

主辦:法國羅浮宮博物館
⋯⋯ 法國巴黎第15屆國際文化藝術展組委會
承辦:北京德福國際文化藝術中心   
支持: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法國駐中國大使館  

策展人:寇耀光  

藝術家張豐田雀屏中選

時間:2011年年1月24日- 1月27日   
地點:法國羅浮宮

02 12月, 2011

不為什麼,就是值得!

張豐田|形3|160cm×130cm| 布面油画 2009


獲法國梅斯獎畫作|形

張豐田

一個從數百萬計從事藝術脫穎而出的創作者,一個從數萬優秀創作者中一鳴驚人的藝術家。為何值得,點擊進去便知分曉。







19 11月, 2011

「斯土」彭賢祥作品展- 2001/11/19-11/26

光之藝廊- 台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





2001/11/19-11/26

斯土彭賢祥作品展


斯土彭賢祥作品展
The Native Landsolo exhibition by peng hsien-hsiang





台灣身心障礙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至今已近5每一位身心障礙者平均由五個人照顧所以大約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認識或身邊有身心障礙者目前許多團體在生活經濟與照護教育上提供不少的關注和資源然而身心障礙者常因為在生理和經濟的挫折處於一個弱勢族群的定位之中自我認同受到衝擊才華潛能被低估和忽略



【台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便是希望以藝術能量讓身心障礙者從心裡層面得到面對生命的勇氣與力量,進而以藝術創作展現自己的生活方式、文化及自我認同。



通常,身心障礙者在藝術表現上有其獨特的語彙和敏感度,因此,我們鼓勵他們以肯定和積極的態度展現其個人特有生活經驗與體驗,讓藝術成為身心障礙與社會大眾間心靈交會的橋樑,建立一個對等看待、互相激勵、實踐生命價值與意義的社會氛圍。



地址-403台中市美村路一段492號(國美館旁)

電話-886-4-23760080.23762050

傳真-886-4-23761318


網址:www.lumin-art.org.tw




01 11月, 2011

Selina的村上隆結婚禮物

C00B016Z.jpg



中國時報【林軒如、林思吟╱綜合報導】

Selina和阿中的婚禮眾星雲集,也可從送禮和禮金看出這對新人的好人緣!張小燕蔡康永合送一幅村上隆的畫,五彩繽紛的畫風代表兩人共享「甜甜蜜蜜的花花世界」,張小燕說她和蔡想了很久,不另包紅包,她眨眼笑說:「那畫不便宜啦!」熟知村上隆畫作的人士說,若是版畫,價格約在10萬以上。





其實藝術真的是很棒的禮物   就算是不那麼了解藝術的人 看到村上隆的這幅畫 應該也可以感受到繽紛的開心感覺



大家對於村上隆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吧



lv09122801.jpg
村上 隆



看起來嚴肅的村上隆 畫出來的圖是卡哇伊的哦



對於他的圖大家有印象嗎



如果還沒有的話  那以下這個你一定有看過



櫻桃包1.jpg

   



LV的櫻桃包可是經典中的經典





ex070506043.jpg

 



ex070506040.jpg

 



加上小眼睛的LV 是不是超可愛的啊 





lv_om_0905_1.jpg

 



日本的LV店 被大家形容是村上隆化



但是不能否認的是 這樣的繽紛和卡哇伊的娃 認人都會忍不住的多看一眼吧







希望透過這短短的介紹可以大家更認識村上隆的作品  



藝術是無所不在的  只要你稍稍注意  其實到處都是很有創意的"藝術"













-----------------------以下是村上隆的簡介---------------






村上隆(1962年2月1日-)是一位日本藝術家。他曾就學於東京藝術大學

他是受日本動畫日本漫畫影響而專註於御宅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後現代藝術風格——超扁平(Superflat)運動創始人。其靈感源自眾多古怪的浮世繪藝術家和金田伊功(Yoshinori Kanada)1983年的動畫影片「Harmagedon」。 曾獲東京藝術大學頒發BFA、MFA及PhD。一九九六年他在東京創辦了HIROPON工廠,之後演化成現時的KAIKAI KIKI Co.,一所大型藝術生產的藝術管理公司。他曾於多個世界著名的展覽場地舉行展覽,包括二○○一年在東京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二年在倫敦The Serpentine Gallery、○七年洛杉磯的MoCA及○八年紐約The Brooklyn Museum等。○三年他為LV創作出Monogram Multicolore彩色Monogram圖案皮具,將其個人藝術事業推至高峰。



村上隆曾為法國品牌路易·威登設計手袋等產品,包括限量珍藏版的「櫻花」系列。2008年,他的一座公仔作品,標價5億日圓,創下同商品的天價紀錄

24 10月, 2011

堅持並且執狂的人 - 洪通

堅持並且執狂的人-洪通


甫落成的新安宮藝文中心,專展洪通畫作,要讓民眾重新認識這位傑出的在地素人藝術家。
記者呂筱蟬/攝影


「要讓在地人重新認識這位畫家,洪通是北門的驕傲!」曾在70年代掀起熱潮的素人畫家洪通,出身北門區,50歲時閉門創作,當時當地人視他為瘋子,不懂欣賞他的畫,之後作品雖然紅極一時,但洪通晚年卻放火燒毀許多畫作,留下的創作不多。
同是北門鯤江人的商人洪心,自費百萬以1年時間籌劃,在當地新安宮1樓成立藝文中心,專展洪通畫作,重現洪通自成一格的畫風。

曾與洪通為鄰的洪義回憶,洪通50歲時,放棄乩童本業突然說要畫畫,不識字又沒經過專業訓練的他,每天關在房內作畫,把一家生活重擔都丟給妻子,「每個人都覺得他瘋了,畫也沒人看」。

有次洪通趁南鯤鯓代天府廟會時,將作品展示於廟前,受到文化界人士注意。民國65年洪通畫展在台北美國新聞處開幕,有記者問他「你的畫作四不像,難怪村人覺得你亂畫」,他則回道:「畫得像有什麼用?我是畫我心理的東西,只要我爽快」。

先總統蔣經國還曾拜訪洪通,他向蔣總統說:「我沒錢」,蔣總統以為他在開玩笑,洪通說「我畫畫目的不為金錢,不能賣的」。他還故意開高價一幅畫要賣60萬,被認為自視過高,洪通認為人心險惡,選擇隱居不見任何人,三餐只喝蜜豆奶度日,還將許多畫作燒毀。
今年78歲的洪心在高雄經商,因與洪通出身同里,發現當地是洪通的故鄉,卻無任何畫作可欣賞。他籌劃近1年,與洪通之子洪世保洽談簽署同意書,斥資百萬在新安宮藝文中心1樓專門展出洪通畫作。

「洪通再現,在地人終於能重新認識我們的驕傲。」新安宮藝文中心負責人洪錦益說,洪通的畫色彩強烈,細看可察覺充滿南鯤鯓豐富的宗教圖騰、民俗祭典及鄉野戲曲,「這就是我們的故事」。

洪錦益表示,早年認為的怪人現在村里都以他為傲,但多數在地小孩不認識洪通是誰,「藝文中心設立,是讓鄉親重新認識洪通的契機。」目前展示22幅洪通畫作,每半年會更新一次。



聯合報╱記者呂筱蟬/北門報導】2011.10.23 
【2011/10/23 聯合報】@ http://udn.com/





--------------------------------------------------------------------------------------------------------

這位洪通通先生(這樣比較好記...)讓我印象非常的深刻

之前讀過關於他的報導  看完有一種辛酸的感覺

一個為自己喜歡的事堅持著的人很多時侯是不被看好的

而能夠不顧他人眼光而繼續堅持著的人  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這和我昨天看到的一部dvd有異曲同工之處

【女僕的西洋棋】戲裡頭的女主角因為看到一對夫妻在下西洋棋 而對西洋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因為太過於沉迷讓家人和村裡的人都覺得她太奇怪了 但是後來受到家人的支持之後贏的了勝利




家人的支持對於實現夢想著是很重要的 

洪通通先生的太太支撐著家計才能讓他放肆的創作

我只能說 藝術家和任何實現夢想者及其家人 都是值得讓人敬佩的




希望看過報導及GOOGLE過洪通先生的人都能堅持著自己的夢想

07 10月, 2011

月薪5萬 也能藝術投資

當熱錢流向藝術市場,台灣企業家在拍賣會上動輒以上億天價買賣收藏品的新聞,屢見不鮮。富人投資藝術品節稅兼避險的風氣愈來愈熱絡,這個看似高不可攀的投資選項,上班族也不禁要問:月薪不過三、五萬的我,能做藝術投資嗎?又該怎麼入門呢?
月薪5萬 也能藝術投資



撰文 林孟儀


一幅眼神空洞的人像畫,要好幾百萬?一隻綠狗雕塑要價上千萬?一張被火藥炸過的宣紙,現在你有錢也買不到?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從2004年起,價格飛漲的速度,令人咋舌;尤其以油畫為主力,不僅捧紅了張曉剛、方力鈞、王廣義、岳敏君等「四大天王」,不少中國的中生代藝術家作品也水漲船高,帶動了亞洲藝術市場在低谷沉寂已久的翻轉力道。
1頁之1

投資藝品,報酬更勝股市

從紐約大學教授梅建生(現任教於長江商學院)與麥可.摩斯(Michael Moses)設計的「梅摩斯藝術交易指數(Mei Moses All Art Index)」可以發現,全球股市近50年來的平均報酬率為11.7%,而藝術品的平均報酬率卻達12.6%!

面對通貨膨脹的負利率時代,加上全球股市低迷、基金腰斬的世道,錢不投資,就會縮水,而藝術品早被世界視為股票基金等有價證券,及房地產外的第三大投資商品。

當熱錢流向藝術市場,台灣企業家在拍賣會上動輒以上億天價買賣收藏品的新聞,屢見不鮮。富人投資藝術品節稅兼避險的風氣愈來愈熱絡,這個看似高不可攀的投資選項,上班族也不禁要問:月薪不過三、五萬的我,能做藝術投資嗎?又該怎麼入門呢?

8月29日登場的第15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規模甚於以往,主辦單位台灣畫廊協會理事長蕭耀發現,會場中出現許多年輕上班族的身影;可見,上班族也亟欲一窺藝術收藏的堂奧。

蕭耀認為,30歲左右,開始有點經濟基礎的上班族,正是最適合開始接觸藝術收藏的族群。

「不過,藝術投資,是智慧型投資,也是一個非常需要做功課的投資!」羅芙奧拍賣公司總經理、也是國內知名女拍賣官的郭倩如一語道破,藝術投資的門檻,不只金額多寡,更講究專業知識。

風險難評估,入手前做足功課

比起股票、基金和房地產,摩帝富藝術顧問公司(Motif Art Consulting)副總裁兼亞洲區總經理黃文叡指出,藝術品不像股票流通率高,加上藝術品的買賣屬小眾,除了拍賣會,價格不太公開,風險評估較困難。

的確,藝術市場資訊不透明,品項多樣且沒有公定價格,投資性質也屬於中長期,最重要的是,變現性低。

七年級收藏家周士涵表示,買藝術品很容易,去畫廊、拍賣會逛一圈,萬元起跳的藝術品,應有盡有;但要脫手變現,卻沒那麼簡單,除了拍賣公司與畫廊必須認定收藏品具流行性、有其市場價值外,還得找到有共鳴的買家。

縱橫兩岸古董與當代藝術市場的觀想藝術中心董事長徐政夫分析,尤其是目前交易最熱絡的當代藝術,由於藝術家尚未「蓋棺論定」,藝術品還帶有「人」的可變因素,即藝術家的際遇、努力、持續創作與否,都將連帶影響作品的市場評價。

可見藝術投資並非穩賺不賠,因為藝術家的身價也像股價一樣,會有漲跌;造成藝術投資者一窩蜂追捧「明牌」,以求保險,拍賣公司和畫廊則出現左手賣畫、右手買畫,人為炒作哄抬藝術家行情的奇怪現象。

「藝術品,是所有投資當中最難被分析的!」家中收藏上億元畫作的音樂製作人姚謙也深有所感。

正確心態,欣賞收藏凌駕投資獲利

提起藝術市場的無序,有畫廊老闆打趣形容,外行人買畫有如「騙子三部曲」,首先是被畫廊騙,高價買進「具前景」藝術家的作品;再來發現被騙了,也只好自己騙自己「作品真的很有價值」;最後趕快騙別人的錢,好將作品脫手!

去年,在歐美藝術圈最轟動的花邊新聞,是有位74歲的美國女卡車司機泰莉(Teri Horton),15年前在廉價商店以5美元買了一幅畫;後來傳出,這可能是美國當代名畫家傑克森.波拉克(Jackson Pollock,作品曾以1億4000萬美元拍賣,為世界上最貴的畫)的真跡。CBS電視台《60分鐘》節目還為此拍了紀錄片,證明畫作上真有波拉克的「指紋」,因此有人開價200萬美元想收藏這幅畫。

中誠拍賣公司副理郭孜怡笑說,這種5美元變成200萬美元的意外之財,是少之又少的罕見特例。

中誠拍賣公司董事長、知名收藏家蕭仲景指出,投資藝術品不能抱著買彩券的投機心態和不切實際的幻想,否則買錯標的或買到贗品,別說投資幻滅,連欣賞的樂趣都不可得。

黃文叡表示,藝術投資門檻高,在於收藏者必須長期關注藝術家動向,具備一些藝術史知識,熟悉畫廊經營藝術家的運作狀況,還要能判斷拍賣紀錄是否作假;陷阱多,要做的功課也多。「建議從收藏開始,再慢慢過渡到投資,以免變成最後一隻被套牢的老鼠!」他建議。

從怡情出發,買進無價鑑賞力

藝術市場難以捉摸,陷阱處處,唯有秉持正確心態,才是確保藝術投資成功的第一要件;所謂「藝術投資」,應以藝術收藏為出發點,凌駕投資獲利的目的,才能為自己買進無價的「鑑賞力」。

台灣最老字號的拍賣公司景薰樓,董事長陳碧真強調,藝術投資沒有理財媒體渲染的那麼好賺,「應該從怡情養性、自己喜歡的立場出發,買自己比較懂、也有能力負擔的作品,不要道聽塗說,聽到某名家拍出天價或誰正當紅就盲目跟進。買到名家不重要的作品,結果未必有行情。」

台北藝術圈最年輕的畫廊經營者,今年30歲的谷浩宇也直言,藝術投資要入門,首先就是不要從投資的想法下手;「因為滿腦子想投資,最容易選到錯的東西;賣畫的一直說這幅畫以後會賺錢,你會忽略了自己對畫的感受。」

「買藝術品,一定要自己很喜歡才買,而且一定要用可承擔風險的『閒錢』!」郭倩如奉勸年輕人,藝術投資不見得是有錢人的專利,但若只是抱著投資的心態,一定賺不到錢!

畢竟藝術品的漲跌,牽扯到太多主觀的市場與人為因素,純以投資角度出發,買對了上天堂,買錯了可是「住套房」;因此正規的拍賣公司與畫廊老闆通常不建議「借錢」或「集資」來收藏藝術品。收藏是為了怡情養性,若本末倒置,搞得三餐不繼或引發朋友間的嫌隙,何苦來哉?

有了正確的心態與認知後,年輕上班族如何開始藝術收藏,買進鑑賞力呢?

「先把自己的眼睛訓練好!」郭倩如說,「就算是3萬元的東西,只要你做過功課,而你也很喜歡,就可以買。」

2005年,郭倩如曾經以3萬元,購入畫風鮮豔的丁雄泉1張明信片大小的畫作,掛在家中浴室裡;2006年在羅芙奧拍賣會上,竟拍出四十多萬元,翻了十多倍!

用腳逛、用心練,成就獨到品味

而好眼力,是用腳逛出來、用心練出來的。蕭仲景建議上班族,多逛美術館、畫廊、畫展、博覽會,都是和畫廊老闆討教、結識藝術家本人、與收藏家交換情報的絕佳場合;此外,春秋兩季的拍賣會前,拍賣公司都會舉辦預展,一次幾百件的藝術品盡在眼前,彷彿上了密集訓練班,令人眼界大開。

這幾年愛上藝術收藏,最近又剛買進兩幅數百萬元畫作的媒體人蔡詩萍,翻著到處收集的拍賣目錄與精美畫冊,強調這些都是很棒的「教科書」,提供許多畫家背景資料與作品介紹,平時翻閱鑽研,相當賞心悅目。

「藝術市場是個資訊的市場,誰握有更多資訊,誰就贏了。」郭倩如點出,只有靠多做功課,長期關注市場動向,才能了解藝術家背後的經營者與支持者、收藏家的實力,做為收藏的參考。

現在掌握藝術市場資訊最快速的做功課方式,正是年輕上班族再熟悉不過的網路;如「Art Net」、「Art Price」、「雅昌藝術網」等,皆是藝術圈內耳熟能詳的網站,收集、公布了世界上各拍賣場的拍品與價格,藝術家在國際上受歡迎的程度、身價漲跌,過去作品的價格歷史、市場趨勢,資訊一目了然。

「趁年輕時,應該在美學教育上多充實,有一點錢以後再涉入投資。」徐政夫認為,買藝術品可依循3個原則:手法是否有原創性、藝術家的市場認同度,以及學術地位如何。

但徐政夫也指出,除非很了解世界美術史或藝術品看得夠多,才能判斷藝術家的手法高下與是否有原創性;一般人不容易有這樣的藝術知識,所以可以倚賴畫廊經紀人或是策展人,建立自己的藝術專業顧問人脈。

姚謙以自己的經驗建議,收藏藝術品要深入研究,找到自己的欣賞觀點,過程中一定要多看;一開始看得不夠多,漸漸地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所以千萬不要剛入門就衝動購買。

限量的複製作品,最適合初入門者

年輕上班族口袋不夠深,不妨從收藏具複製性、但限量的版畫、攝影作品開始著手;雖非如畫作般獨一無二,但若買到具代表性的作品,一樣很有價值。版畫有分原創版畫,和為了讓更多人能收藏,而由藝術家授權,複製其知名作品的版畫。攝影與雕塑作品,一種尺寸通常都限量6到8件,附藝術家親筆簽名及保證書為佳。

蕭仲景建議,版畫成套購買,價值感比較高;而化零為整,如一年存個十幾萬,買一幅真跡來收藏,10年後,涓涓細流累積的收藏,也將很可觀。

當下四大天王已高不可攀,年輕上班族不妨注意和自己同輩的新銳藝術家,找尋屬於自己世代能認同的藝術風格及表現語言,挖掘下一波的藝術新趨勢;例如卡通漫畫風格的畫作、錄像藝術(video art)、綜合媒材和裝置藝術的作品,在全球已經蔚然成為新的流派。

「藝術收藏的價值在於,藝術品會帶給你會心一笑的觸動。全球三十幾歲這一代,都是看漫畫長大的,這是一種認同,也是未來的趨勢。」郭倩如指著辦公室裡掛著的日本藝術家松浦浩知、韓國藝術家權奇秀卡漫風的畫作表示。而姚謙除了開始到中國各美術學院聯展中發掘新生代畫家的作品,也收藏了不少卡漫風格的畫作。

不論你打不打算進入藝術收藏的殿堂,真心熱愛藝術的收藏家都同意,且願意告訴你:藝術投資的最大樂趣,並非來自於脫手變現的實質獲利,而是證明了自己眼光的那種成就感;因為增值的不是藝術品本身,而是浸淫其中所帶來的生活樂趣。

藝術投資,不該被窄化為奢侈的金錢遊戲,而應是上班族趁年輕時起步,從生活中便能日積月累的美學涵養與鑑賞力!

13 9月, 2011

藝術現象學

藝術現象學


存在主義對於繪畫的理解,是對真而不是對美的把握。與傳統現實主義正好相反,不是從物到作品,而是從作品到物。在作品中事物以其不同於日常生活有用性的物性而存在,即是說“存在者的真理本身置入作品”。



怎麼置入?當然是通過藝術家,所以畢加索說:“我不創造,我只發現。”也許,“存在者的真理本身”這一說法顯得晦澀,不如海德格爾另一更為直接的表述:“藝術就是真理的生成和發生”——真理本身是可能被懸置的,但生成和發生的過程卻很值得研究。



這正好是存在主義和現象學之於藝術的連接處。



從現象學方法看,所謂繪畫是繪製時由人和自然共同生成的,是觀者、思者、畫者在用筆用墨用色的過程中,和自然深藏之真理相互開啟的結果。既然是相互開啟,對象的自在持存性和堅固性、自我的先驗自明性和確定性,都值得懷疑,都處於在場的改變過程之中。



在這裡,企圖以確定的主體去發現既定的對象(甚或真理),並以此來解釋繪畫創作中心、物、眼、手的關係,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心並不是純然自在、正確無誤的東西,它不能不為集體無意識、知識型構、慣性意識形態和文化工業資本所左右。繪畫不只是人和景物的關係——即便如此,在人和自然溝通的背後,仍然是人對社會的反抗與順從。藝術如果不在現有事物中譴責現有事物(馬爾庫塞),如果不通過讓異化顯明化極致化而使之走向反面(本雅明),如果不以非藝術、反藝術的方式來否定獨裁大眾化或大眾化獨裁(阿多爾諾),就不可能達到真正的創作自由。



因此,我們不能放棄存在主義對於自由的嚮往。藝術在顯示自己自由的同時也揭示了他人的自由,因而是對存在的挽回和對自由的保衛。藝術必須介入生活,介入的目的乃是為了揭露生活的異化,從而捍衛個體自由。



在自由遭遇的重重苦難面前,僅僅由現象學方法導引出天人合一的浪漫描述,是十分虛偽的;如果還把這種元敘事局限在“美”這樣一個古典藝術美學範疇,那就更加荒謬。如果以此來討論藝術本體和繪畫性,如果以此來討論林風眠代表的在野的藝術傳統,如果以此來討論學院、學術、學者和中國當代藝術的關係,我想除了憤世嫉俗之外,就只剩下了自娛自樂。


作者:王林

30 8月, 2011

2011/9月8號至11號台北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





在大力提倡文創產業的年代之下,2011年的台北國際文創意產業博覽會又即將開始了。
這一次,9月8號至11號在台北世貿南港展覽館1樓舉辦,是一場可免費參觀的活動,但必須上網登記報名囉!

預計會有400多家廠商共1050個攤位,
主要的展區規劃分為 :國際風格/ 二岸文創/ 新綠色生活/ 台灣原生 等十大類展區,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囉~ 



相關網址請上 http://www.iccie.tw/

13 8月, 2011

當LV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文化還是商業?




中國國家博物館2010年改建竣工,堪稱與北京故宮同為中國最具分量的博物館。而在北京試行美術館免門票的政策下,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商業品牌LOUIS VUITTON首次合作,這讓我想到上海當代藝術館也曾舉辦過<文化香奈兒>一展,這項展覽通過香奈兒女士的設計、經典標誌象徵物、文字以及藝術創作來解析香奈兒女士的精神世界。到底這些博物館或當代藝術館和商業品牌合作辦展,到底是商業文化還是文化事業?

回到正題,這場命名為 “路易威登藝術時空之旅”(LOUIS VUITTON - VOYAGES)于2011年5月31日至8月30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由中國當代藝術家展望的作品開始,憑藉後工業化的太湖石作品而蜚聲國際,這次展出作品是他全新系列作品“我的宇宙”的前序。爆炸是一次性的能量爆發,是毀滅和死亡,但也是重生的起初。宇宙 的誕生,恒星的爆炸以及創世紀的來臨,超越了人類,超越了自然,讓我們回到了萬物的初起,從而開始第一次的遊歷。

此次展覽將又一次呈現出在不同的 時空環境中,在路易威登所堅持的藝術與創新精神影響下所創造的多件精彩創意作品。其中不僅包括路易威登自1854年創建以來, 影響旅行歷史的代表性原創與體現藝術情感的各種設計,也包含一系列承載了品牌歷史與文化的珍貴文獻手稿與名人物件。

整裡摘錄自典藏投資 2011 八月份

展覽相關網址 :http://www.chnmuseum.cn/tabid/236/Default.aspx?ExhibitionLanguageID=71

06 8月, 2011

2011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這次,樸藝居的大家打算前往藝博會觀摩 ~

其實喜歡藝術的朋友真的不能錯過這次的藝博會;

不熟悉藝術的朋友其實也可以當作散步來到藝博會吹個冷氣,

相信會有不同的收穫。

此次樸藝居發現了一些不錯的額外講座活動,分享如下 :


藝術類電影


時間2011/08/26 (五) 及 2011/08/27 (六) 5:00-7:00 pm
2011/08/28 (日) 5:00- 6:30 pm
地點: 台北世貿一館 講座區

藝術講座

(一) 關於
時間: 2011/ 08 / 26 (五) 2:30 – 4: 30 pm
地點: 台北世貿一館 講座區
演講者: 陸蓉之 x 黃子佼

(二) No Art , No Life ! 藝術,告訴我世界的樣子
時間: 2011 / 08 /27 (六) 2: 30 – 4 : 30 pm
地點 : 台北世貿一館 講座區
演講者 : 宮津大輔

或許,會在展場相遇~ 熟識~然後一起變成一群愛好藝術的朋友。
今天是情人節~ 需要上班的請快點下班去陪陪情人~沒有情人的可以陪陪家人~
祝大家情人節快樂 ~





平民收藏家的時代已經來臨 ~ 美國有沃格爾夫婦,日本有宮津大輔,台灣,或許下一個是你!

平民收藏家的時代已經來臨 ~
美國有沃格爾夫婦,日本有宮津大輔,台灣,或許下一個是你!


關於藝術投資或是收藏,許多人總是會在門外徘徊以及觀看,這樣的現象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價格門檻過高;另一個是因為對於藝術品不夠了解而產生距離感或是害怕的感覺。做為收藏的標的,藝術始終是特別的項目,特別是當代藝術。在這樣的當代所指的是一種共時性,當代藝術是能即時和我們所身處的世界對話,作品和觀者或是觀者所處的世界能有雙向的互動性。

文中提到,以往身分背景如一些名流富豪或是藝術經紀人的收藏家。也因為教育、投資等機制所造成的文化和經濟資本流動,以及藝廊、銀行等機構的支持,在眾多因素交相匯聚之下,可以發現從20世紀下半葉開始,對藝術有所偏愛和熱情的新興收藏家出現,這批收藏家身分更趨普羅,投注的熱情和精力也完全不遜於傳統收藏家。

近期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展覽<隱行者—宮津大輔:一位工薪族的當代藝術收藏展>,就是展出宮津大輔所收藏的六十一件作品。宮津大輔(Miyatsu Daisuke)一位典型的上班族,十七年間收藏超過了三百件當代藝術品,從一開始收藏的草間彌生的作品,包括繪畫、錄像及裝置。至於,如何開始收藏? 三十歲的宮津大輔突然產生一個疑問,就是我們可以買藝術品嗎?這個疑問在他心頭盤旋許久,在不認識任何收藏前輩,在無從諮商的情況下,宮津大輔直接打電話給收藏草間彌生作品的美術館,幾分奔波之後,分期付款買了第一件草間彌生在1953年藝術品<無限的點>。宮津先生也相當熱愛藝術,在1999年,宮津大輔更在千葉縣住宅家提出桃紅色亮眼的外屋「夢想之屋」的計畫,放置宮津大輔的收藏,甚至邀請其它藝術家為夢想之家創作專屬作品。

另外美國的沃格爾(Herbert & Dorthy Vogel)夫婦也是屬於平凡老百姓的平民收藏家,先生赫伯特是郵局職工,妻子桃樂茜是圖書館館員,然而因為愛好藝術到藝術就等於是生活的程度,讓他們的生活有了不一樣的改變。赫伯特的收入悉數用於收藏,桃樂茜的薪水則應付兩人生活的支出,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其實無法像富豪收藏家一樣,痛快的大手筆出錢購買心愛的藝術品。然而因為他們的真誠與熱情感動了藝術家,所以藝術家們都願意用小額定期的付款方式來讓沃格爾收藏大量佳作。

從宮津先生或是沃格爾(Herbert & Dorthy Vogel)夫婦身上可以清楚了解到,藝術收藏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利,藝術應該是能夠親民的;不再是遙遠的。人人都可以是藝術收藏家,只要你想你喜歡藝術。
文整理摘錄自典藏藝術雜誌 及 藝術收藏+設計

01 8月, 2011

優雅的激烈-藝術的價值全看你相信多少來決定

優雅的激烈-藝術的價值全看你相信多少來決定



明星藝術家的誕生,需要時間,稍微的需要資金去做慢慢的溫養。

養的方式有許多種,有一種是明星畫廊夾帶龐大的資金及行銷實力;或者通過拍賣會的洗禮也是另一種方式。

威尼斯重要策展人之一的羅勃.史托爾(Robert Storr)曾說「美術館的功能是讓藝術再度無價,但把藝術品拿到市場上(拍賣會)是讓它成為人民共同財富的一部分。」

眾所矚目的中國大陸藝術市場,在artprice的統計下,去年總交易成績超英趕美,躍居世界第一大藝術品市場!

大陸藝術市場這般雞犬升天的情況下,也順勢帶出了幾位天王,如岳敏君、張曉剛、周春芽等藝術家。

知名音樂人姚謙在今藝術典藏投資45期提到一個觀點,在中國藝術市場蓬勃發展之時,日、韓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很明顯的進入了較低迷的狀態。

姚謙提到了一個現況,在拍賣當天,一位年輕女藝術家的作品最後的落槌價卻是以預估價格的一半落槌。這個現象讓他思考了一個問題就是:究竟拍賣對藝術品來說,是一種良藥還是毒藥?

***

談談今年7月初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所展出的「越酷東京-日本MOT當代精選」一展。

這個展覽,策展人長谷川佑子試圖以時代的潮流來串連老中青三代的藝術家,有的經歷過二次大戰;有的走過日本泡沫經濟;更有的是新生代的藝術家。

策展人提到在1960年代之後,藝術家廣泛的用流行文化來進行創作,使藝術家的作品和大眾文化的關係更加緊密。

回過頭看此次展覽的藝術家,如村上隆、奈良美智和草間彌生等,這些居於大眾消費文化的藝術家且在藝術拍賣市場上著名的藝術家們進入的美術館展覽;

反過來說,這些藝術家滲透到拍賣市場將作品轉為商品做一個(在拍賣市場上)的通路販售,支撐起藝術與藝術家。

這種魚幫水,水幫魚的微妙關係之下,我們需要去思考的其實還有很多面相。

但是還是回到上述所說的,藝術品經過了拍賣市場的洗禮究竟是良藥還是毒藥,那麼,就必須把這個疑問回到自己本身。

藝術的價值全看你的相信有多少,相信藝術家的才華,相信他未來在文化上的舉足輕重,相信拍賣作品的出眾。只要你相信,不管是良藥還是毒藥,它都是一帖有效的藥。

21 7月, 2011

來說說古今之清明上河圖

904040112151454--ss.jpg
清明上河圖的局部
〈清明上河圖〉可說是最火紅、知名度最高的中國古畫,現存最早版本為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製,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據學者統計,由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所衍伸出來的相關圖本有數十卷,明、清時期民間臨仿之作不可遍數;連乾隆皇帝也命五位院畫家合作繪製,以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圖式為基礎,再融入清代民俗生活,加添改創成新版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清明上河圖〉豐富的內容情節和後代龐雜的臨摹系譜,在藝術史學界甚至形成了「清明上河學」。

時代更替、文化興衰,歷史朝朝代代承傳著。張擇端筆墨精熟、呈給宋徽宗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呈現出來當時社會的人物百態、經濟活絡的景象,繁華、複雜的活動場面有如上演的ㄧ幕戲,男女老幼、士農工商、販夫走卒忙忙碌碌的生活著,雖然不知道其未來如何,總是誠懇踏實與本分,也對照出來正店、腳店、彩樓歡門,小酒、新酒、稚酒、梔子燈,酒色相加賣歡牟利,時人已有風俗敗壞之嘆。張擇端寫實的畫風有種恢宏、真摯的精神非常感人。呈給宋徽宗的「清明上河圖」作品,或許是另一種心意:「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xinsrc_2620406051442718258716.jpg
實際的汴河虹橋

09 7月, 2011

活的美術館 藝術故事屋

活的美術館 藝術故事屋




蒙娜麗莎、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在台中文創園區現”聲”導覽畫作
您不必再擔心看不懂藝術了,因為它們自己會說話、會跟您說名畫背後的故事!
您擁有全球最佳導覽員,因為蒙娜麗莎、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將為您導覽畫作!


展覽簡介
有一天,蒙娜麗莎開口說話了:「你好,我叫蒙娜麗莎,住在義大利…」;米開朗基羅轉過身來,親口介紹壁畫創作的訣竅;耶穌跟他的十二門徒們在達文西「最後的晚餐」餐桌上談秘辛;米契爾運用照相機原裡,說明素描畫作的重點…

這些原本存在於經典藝術背後的秘密故事,已透過國內首見藝術結合影像互動,栩栩如生的呈現─您在現場,能夠聽見大畫家們創作名畫過程的心聲,可以看見畫中人物彼此談話互動的樂趣,還能面對面的跟蒙娜麗莎揮手打招呼問問題,甚至走進梵谷名畫 “星空下的咖啡館” 實境留影,跨越時空成為畫家筆下品嚐咖啡的畫中人!


這種”活”的藝術教材、”活”的藝術故事,就是最生動、最有趣的「藝術故事屋」創舉!



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與祥瀧公司特別從Alive Gallery奇幻美術館引進”活的美術館”,即日起至10月16日止,邀請蒙娜麗莎、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等十多位藝術大師超時空對話,現”聲”導覽畫作,在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蒙娜麗莎會說話-世界經典藝術魔幻展」現場,讓大家透過2D、3D數位多媒體動畫,輕鬆認識世界經典藝術,感受「Aliveart」藝術生活化的感動。


04 6月, 2011

無題的藝術

無題的藝術


IMG_6373.JPG
四毛  冬至





有種告一段落要重新出發的感覺是美好的。
正如夏季的味道一陣一陣襲來,然而四毛的作品"冬至"如浮水印般成為腦海裡的一種印記,如何耗費一千多日子只為刻劃一個季節裡的某一天?或者我們該說儘管四季氾濫的輪替都只為了那一瞬的落葉歸根。每當我將視線移開螢幕一片綠園「砰!」一聲的落在眼前,時空倒錯,光陰置換,恰若青石的街道即將向晚,磚地上泛出一落一落月光的痕跡,只可惜我生來缺了繪畫的那第三隻手,只圖來一雙看得見的眼,眼底盡是畫筆渲染過的世界,約莫是藝術之所以流動的理由吧。

再看一眼四毛老師的冬至,我靜靜的躺臥在夏季裡,等待落葉飄向靈魂的故鄉......。

29 4月, 2011

你還在等什麼!!!

你還在等什麼!!!


樸藝居邀請您一起參予這場國際級的藝術盛會
從5月11(vip之夜)到5月15號,未再台北世貿二館將隆重舉辦台北新藝術博覽會,屆時會有百大名人共襄盛舉,有高希均,吳季剛,周杰倫,林志玲,舒淇.李昂,張曼娟,吳淡如,曾智增等包含國內外社會菁英,企業領袖等親繪作品義賣,所得將捐入天主教善牧基金會.
除此之外,展場有分區設置,讓您可以輕鬆跨越世代跨越領域,體驗這場龐大的藝術饗宴,除了台灣當代藝術之外,還分成中國當代藝術以及國際當代藝術和北京尤倫斯UCCA藝術中心,以及難得一見的米羅手跡畫作與版畫,唯一一張林布朗的"紅色版畫",稀有畢卡索家族珍藏版畫版本和達利,夏卡爾......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Let's Go!!!!

中國當代藝術先鋒 星星美展

中國當代藝術先鋒   星星美展

01300000044935126743384104131_s.jpg


隨著中國在21世紀的重新崛起,其經濟力量的快速發展,著實令人刮目相看,而隨之蓬勃、活躍起來的許多行業,也令人嘖嘖稱奇;其中繪畫市場的爆紅,更是讓許多專家跌破眼鏡。尤其近幾年來,中國的當代藝術在國際繪畫市場上接二連三地屢創佳績,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扣問這一路走來發展的軌跡,勢必將成為美術史上眾人所關心的重要課題。
人們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興趣與日俱增,除了與藝術市場的顯著成長有關,海內外藝評家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評論,也是進一步提升和活躍了這個領域的另一個推手。

有關中國20世紀後期藝術的研究,幾乎所有學者們都將1979至1980年間的「星星美展」視為中國當代藝術於文革後期出現的標誌。本書便將「星星畫會」當時展覽活動,以及參展作品置於特定的歷史背景加以研究,並論及星星美展後星星藝術家的個人藝術風格的發展。同時,本書建基於作者對星星藝術家、藝評家、曾經參加過該次運動的其他藝術家,以及參與者的第一手採訪,並參考了大量歷史文獻及客觀報導,將焦點對準星星事件的歷史背景與星星藝術品創作的關係上來考量。作者霍少霞為香港大學哲學碩士及藝術系博士候選人,主要研究的範圍專注於中國當代藝術。

要知道「星星美展」是不尋常的活動,它代表著非官方藝術在20世紀90年代跨出新的一步。其活動和展覽,無形中與住京外籍人士建立了一種新的藝術家與顧客關係,並影響隨後二十年中國當代藝術的進程。本書內容涵蓋:星星美展緣起、重新定義星星美展、星星美展的作品特色、承先啟後的星星,並針對十三位星星藝術家的發展有深入的探索,他們是五位現旅居國外的王克平、馬德升、曲磊磊、李爽、黃銳;七位在中國生活的艾未未、毛栗子、嚴力、尹光中、邵飛、楊益平、薄雲;以及一位於1996年去世的甘少誠。其實,星星藝術家的生活背景一直在不同的方面影響著他們個人的藝術發展。本書提供星星畫會解散以來,首次匯集他們的個人作品,以助展露星星藝術家的原貌。

中國當代藝術能達到今日的百花齊放與發光發熱,再回頭看「星星」的這段歷程,格外脈絡清晰與引人感懷,本書當可成為研究中國近代美術史不可忽視的依據。

18 4月, 2011

近代藝術大事件----八五新潮

近代藝術大事件----八五新潮

引述《中國現代藝術史》中"藝術家們走到一起,往往並不是為了尋找共性。恰好相反,是為了表達個性,只不過,在85時期,表達自己的個性只能通過團體的表面共性來達到。"


當時曾有一活動為在廈門舉辦的達達運動,詮釋了那個理想主義的年代,所有作品在展出之後全部付之ㄧ炬,所謂理想主義在當時是個現代主義的美術運動,這一時期的展覽基本基於一種純粹的藝術表達目的,沒有贊助,也沒有出售作品,著名的有"1985 年“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展。"

1985年到1989年的四年間,不斷介紹歐美現代藝術,並在頭版頭條上介紹年輕一代的前衛藝術。 现在著名的一些藝術家像羅中立 、王廣義等都是在幾年間脫穎而出的。

參與過八五新潮的一些中堅力量或者積極分子有不少已經成為現在的社會主流,八九大展組委會中擔任聯絡的範迪安已是中國美術館館長,負責宣傳的是為現在是尤倫斯美術館館長,在1980年代中期以“父親”出名的羅中立已是重慶市文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美院院長,1980年代末還在各地流浪的王廣義已是藝術明星和千萬級富翁。一些重要的批評家像栗憲庭已被江湖尊為教父。

16 4月, 2011

淺談中國藝術

淺談中國藝術


世界都知道北京有個故宮,而分散中國各地的歷史遺產更是讓中國散發出一種「到處都古典」的fu;如果你認為中國只有「古典藝術」,建議你抽空走一趟拍賣場,在那裡,中國「當代藝術」轉化為不斷遞加的數字,而拍賣記錄更是逼近中國古典藝術所保持的紀錄。

中國藝術市場有很多對於當代焦點藝術家的花樣稱謂,之所以如此,不只是因為這些藝術家是中國當代藝術的領軍人物,更因為在拍賣市場中屢屢爆出的高價,使得這些藝術家的曝光率極高,比如「當代藝術F4」即是指方力鈞、張曉剛、王廣義和岳敏君四位藝術家,也有人稱其為「四大金剛」,但經過藝術拍賣的考驗洗禮後,現在中國藝術市場中有突出表現的轉變為三個人,即為「F4」中的張曉剛、岳敏君以及新進價格天王-曾梵志。

曾梵志是近三年來作品價格增長最為迅速的藝術家,在2008年更是與國際知名的紐約畫廊-Acquavella簽約,從此曾梵志的名聲開始向歐美拓展,最令藝術界驚訝的是,曾梵志在1996年所創作的《面具系列1996 No.6》在香港Christie’s的亞洲當代夜場拍賣中,以7536.75萬港幣(含佣)打破蔡國強《APEC景觀煙火表演十四幅草圖》(7424.7萬港幣)所保持的紀錄,創下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的全球最高價。

09 4月, 2011

與大師開個“會藝”



招了滿檔展位,只不過是一場成功藝博會的開始而已。

展位滿了,藝術家齊了,還缺什麼?缺了一個根本的選擇--大會打算把這場藝博會當做純商業的利益收入?還是讓熱血參與的藝術家們可與大師比肩的榮耀!人生中如果有一句:「我曾經和林布蘭、夏卡爾、米羅、畢卡索的作品一同展出過。」那是藝術生命中何等的一種自豪。

A.R.T.台北新藝博會做出的選擇,是找了米羅的原作和版畫一起展出,當然行內立刻知道這就是倫敦泰德美術館的風格。因為,他們是以這樣的方式典藏作品。

我們也找到了林布蘭傳世唯一的一張「紅色版畫」,併列了黑色版畫及古典精品油畫,相同的內容令人目眩神馳。特別是在上端林布蘭的簽名及「1635」,遙想476年前大師落款的那雙手,是種神遊更是個感動。

畢卡索的「母版版畫」,夏卡爾晚期的顛峰作品,奧賽美術館牆上看的到的Guillaumet,羅浮宮裡不時出現的名字Vernet...。哈!不會他們一會,怎稱是英雄?五月,大家一起來跟大師們開個「會藝」。

rembrandt3.jpg

藝術總監 李善單rembrandt4.jpg


03 4月, 2011

我見 我聞 我聽......

我見  我聞  我聽......

那些光與影飛竄眼前的瞬間
我們的身體還來不及被接近
我們的心已被震懾

而後 才明白

身體永遠不能太靠近

31 3月, 2011

音樂饗宴--陳瑞斌老師

鋼琴大師陳瑞斌老師的俄羅斯芭蕾鋼琴音樂會只剩最後一個場次囉
時間是四月六號的晚間七點半在台中中興堂演出.曲目包含有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第18變奏)以及演奏柴可夫斯基芭蕾組曲等精采項目,有意者可洽年代售票系統或綺想室內樂團,親洽樸藝居另有優惠票價喔!


樸藝居地址:台中市西區向上路一段79巷62號!
電話:04-2301-6667

捕住心靈的感覺 藝術DNA甦醒 台灣鐵捕曾智偵跨足當代藝術

捕住心靈的感覺 藝術DNA甦醒 台灣鐵捕曾智偵跨足當代藝術


台灣三大鐵捕之一,現任台北市成棒總教練曾智偵,受邀參與「Art Revolution Taipei第一屆台北新藝術博覽會」百大名人慈善活動,曾教練以棒球來做為創作題材,用藝術訴說棒球情,其作品讓藝術總監李善單驚豔,力邀創作10幅作品於藝博會展出,跨足成為當代藝術家。

曾智偵充滿生命力及情感的藝術創作,令台北新藝術博覽會藝術總監李善單十分感動,總監表示:「他將使用過的棒球直接黏貼在畫布上做主題創作,讓人看到的是充滿生命的張力!因為這顆棒球曾經在棒球場上奮戰過,充滿著熱烈的生命與歷程!」。而曾教練在畫布背面更寫著:盼台灣棒球光彩重新綻放。更讓人感受到他對棒球的熱愛與期盼!因此總監力邀創作10幅作品於藝博會展出,跨足當代藝術。而作品中將廢棒球再利用的環保概念、以及跨界發揮藝術潛能也正符合藝博會的「創新」主辦精神。

對於作品能讓人喜愛與產生共鳴,曾智偵十分的開心,他說原來也能用藝術展現的方式,來展現對棒球的期盼熱愛。曾教練說,棒球是一項迷人的運動,他一直以身為一個棒球人為傲,但是最近台灣的棒球,受到職楱放水的負面新聞影響,使得棒球界的氣氛低迷,他為此感到十分的痛心。因此,他在創作第一幅作品時,以舊棒球為主要創作題材,這個曾經讓球員用生命與汗水的投注的球,充滿了球員的熱愛與希望,他透過畫布、透過藝術創作,在舊棒球旁邊注滿鮮豔的線條,企盼台灣棒球能像這色彩斑斕的顏料一樣,重新充滿光彩。

13 3月, 2011

新品入駐

3104BD18@8D7B695D.F3517C4D.jpg
劉群  鳥巢



這是千辛萬苦自內地運回來的作品
作者是劉群老師
隨著藝術家生命力的起伏
劉老師在超寫實畫派的技巧正在此時臻至高峰
細膩的雕琢和靈感的鋪張是劉群老師的極大特色
幸運的各位可以好好欣賞囉
更歡迎來樸藝居親自鑑賞

20 2月, 2011

交集(續)

電光火石之間,一連串的激盪爆炸開來,有時這樣的感覺,不見得要真正接觸什麼藝術作品,或許只是偶然的一片落葉;或一場與音樂的邂遘;或霎時間體會的感動......,敏銳的心會讓人直覺藝術的存在感,進而鋪陳一段內心的激動與喜悅,誰說生活不是藝術,藝術不是生活?
大部分的時間我在畫廊裡對著電腦搜尋資料或管理網站或key in文件,即便是一天九小時到十小時的時間,我依舊幸慶能浸淫在美學的空間裡,體會只是一點擺設的變化,整體氛圍就會截然不同。好幾回我握著掃把看著落葉紛飛灑進騎樓,我想起落葉歸根便愈發不忍將之揮去,好幾回路過的行人好奇的張望著裡頭,我雖膽怯卻也奮不顧身的想與之分享當下的心境,並不是那嚜商業化,並不是只有遞張名片說聲,「您好,我是樸藝居的美學顧問,敝姓某......」,感動人心的力量是巨大的,我真誠希望來到這裡的人都能卸下心防,只是靜靜的,靜靜的欣賞藝術之美,已然足夠。買賣看緣份,雖免媚俗但仍期許自己勿忘初衷......

39265_165031786844059_100000117156369_591901_2578914_n.jpg


11 2月, 2011

要你親眼目睹

已下取自中央社報導

藝術史大師作品 將現身A.R.T.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10126 11:00:57)你有看過全世界唯一的一張林布蘭「紅色版畫」嗎?

即將在今年五月舉辦的「Art Revolution Taipei 2011第一屆台北新藝術博覽會」,不但聚集22個國家187位當代藝術家的熱烈參與,更將令人驚艷的推出「他們~就是大師」單元。其中已確定展出的有林布蘭、夏卡爾、畢卡索、米羅、達利等等藝術史上大師作品。

「夏卡爾晚期的幾幅真蹟作品,正好和今年故宮夏卡爾大展相互輝映!」A.R.T.藝術總監李善單表示:「至於米羅,這次將有倫敦泰德美術館等級的作品現身——米羅原畫真蹟與版畫併列。我們可以在原畫上看到米羅親筆所寫下的註解!」

此外,畢卡索稀有的「母版」版畫也將同步展出,這種作品幾乎都為國外大博物館所典藏,市面上非常難得一見。

09 2月, 2011

交集



有許多人,以為藝術遙不可及;更有許多人將藝術扭曲為商業手段,說實話,的確藝術有藝術的市場,不在於價格昂貴與否,不在乎貧富貴賤,也不追究是否能收藏,畢卡索真跡就那麼幾幅,得不到的不都全抓去砍頭?
雙腳踩在藝術這池沼裡,讓我感到最幸慶的,藝術是一種心境、意境的交流,是藝術家與藏家與鑑賞家交錯而來的電光火石,而我,我樂於欣賞其中爆發的能量....... 未完待續


bill_201102.jpg

26 1月, 2011

静坐.jpg
張豐田 靜坐




如同當代藝術家何鐵華所謂:藝術家以"我"來傳達一個時代的情感和願望。

我們總是能在藝術家的作品中感受到命運與歷史無從挽回的蒼涼,創作是一種追求意像的重現,於是,我們在藝術的世界裡靜觀其變。